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一本二本,无码超碰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色视频一站,狠狠色狠狠色综合婷婷tag

  • <menu id="4awim"><option id="4awim"></option></menu>
    <tfoot id="4awim"><th id="4awim"></th></tfoot><center id="4awim"><em id="4awim"></em></center><rt id="4awim"><table id="4awim"></table></rt>
  • <menu id="4awim"><optgroup id="4awim"></optgroup></menu>
  •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導游詞>東湖導游詞

    東湖導游詞

    時間:2025-04-02 07:01:0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東湖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導游詞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東湖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東湖導游詞

    東湖導游詞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深圳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深圳市東湖公園原名“水庫公園”,始建于1961年,1966年正式向社會開放,1984年10月,深圳市政府第四十二次會議決定,“深圳水庫公園”改名為“深圳市東湖公園”,屬市一級城市公園。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為有名的深圳市“五湖四海”風景區(qū)之一。深圳市東湖公園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深圳市建立最早、面積最大、景點最多、設施最完善、寓觀賞、游覽、娛樂、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據相關資料顯示:深圳東湖公園有紅線范圍面積177.6公頃,建成11大景區(qū)、120多個景點和開發(fā)各種游樂項目約30項。

      園區(qū)設施經過多年建設,深圳東湖公園已建成11大景區(qū)、120多個景點和開發(fā)各種游樂項目約30項。主要景區(qū)有匙羹山景區(qū)、人工湖島區(qū)、觀賞花木園、杜鵑雕塑園、盆景世界、樹木園、古樹區(qū)、釣魚區(qū)、棕櫚園等,主要游樂點有旱地,雪橇、趣園游樂場、趣味動物苑等。園內還有大家樂露天劇場、紅荔書畫館、門球場院,網球場等文化娛樂設施。

      深圳市東湖公園還定期舉辦一些群眾性的娛樂及花事活動,豐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每年元旦,舉行畫眉斗雀比賽;每年春節(jié)舉辦迎春花展;每年10月舉辦深圳市簕杜鵑(市花)展;每年11月到12月舉辦深圳市菊花展;榧啍z影園內滿眼綠色,移步即景,吸引了很多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婚紗照拍攝季節(jié):四季皆宜。

      深圳市東湖公園“一號門景區(qū)”是游客較為集中的景區(qū),有大門牌坊、廣場、浮雕、噴水池等園林建筑;有紅荔書畫館、露天劇場等文化設施;也有東湖旱地雪橇、趣味動物苑、兒童游樂場等游樂設施。景區(qū)中心是一尊全高5米,名為《歡迎》的雕像,一位修竹一般素靜美麗的姑娘,正伸開雙臂迎接八方賓客,山山水水的天然韻致,自然而然地流動于其間了,這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法籍華人王合內女士的力作。

      深圳市東湖公園一號門

      風景林

      深圳市東湖公園山林面積為1800畝,大部分是寶安縣于二十世紀60年代初種植的松樹,由于曾經出現(xiàn)松材線蟲病害,嚴重影響樹林的生長。為此,1997年公園對山林進行全面治理,把原來以松木為主的林相改造成以大葉紫薇、鳳凰木、馬占相思等既有層次,又有花開、既有防火功能,又有觀賞價值的風景林。棕櫚園深圳東湖公園“棕櫚園”建于2000年,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是深圳市面積較大、品種較齊全棕櫚科植物專類園。開闊的草坪上,種植了大王椰子、國皇椰、假檳榔、三藥檳榔、金山葵、美麗針葵、油棕、山棕、海棗等具有濃郁的'熱帶風光植物900多種,品種達20多個

      古樹區(qū)古樹區(qū)位于深圳市東湖公園盆景世界東面、花木園的南面,于1997年建成開放,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種植在這里的古樹名深圳市東湖公園古樹區(qū)——魚木(120年)深圳市東湖公園古樹區(qū)——魚木(120年)

      木是由蔡屋圍移植過來的百年樹齡以上的小葉榕、斜葉榕、樸樹、魚木等。

    東湖導游詞2

      武漢東湖位于武昌東郊,按地理位置命名為東湖風景區(qū),現(xiàn)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由鄭國湖、水果湖、魚枷湖、湯湖、牛巢湖五大湖組成。它是一個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天然湖泊。在8萬畝的水域中,共有魚類18科67種,其中武昌魚最為珍貴。武昌魚是鱖魚的一種,是鄂州梁紫湖的特產。鄂州古稱武昌,故俗稱武昌魚。東湖每年生產500多萬斤魚。

      東湖主要景點有寓言園、音樂噴泉、歌廳、田常樓、九女碼頭、湖廣亭和磨山新景區(qū)。

      寓言園是中國第一座以中國古代寓言為主題的雕塑園。位于東湖亭桃區(qū)南端,占地4.4公頃,建成了11組寓言雕塑,如《狐貍與老虎》、《龔宇移山》和《自相矛盾》。興隱閣位于東湖西北岸中部的一個小島上,建于1955年。它四面環(huán)水,通過兩座橋與陸地相連:鶴峰橋和羅瑜橋。亭子的名字來源于《楚辭·漁父》:屈原不僅放生,還游江潭,竹唱澤岸。柜體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度22.5米,平面正方形,三層四角金字塔形屋頂,仿古。興銀鴿雄健英俊,頗富民族魅力。屈原的全身塑像矗立在亭子前,像高3。6米,基高3.2米,凝重而凝重,屈原仰望天空,悠悠。

      屈原平明(公元前340—278),戰(zhàn)國時期秭歸人,杰出的政治家和偉大的愛國詩人。初級助手楚懷王是三閭的一名醫(yī)生。他對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治國方針,對內實行了揚才濟民的進步政策,對外實行了團結一致抗秦的戰(zhàn)略主張,使楚國立于南方,一度強盛。后來被反派誹謗,楚懷王疏遠了屈原,把他流放到北漢。楚襄王繼位后更加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更遠的江南,再也不問政務。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漂泊了20年的屈原于農歷五月初五死于汨羅江。田常大廈建于1956年,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宮殿建筑。這是一個磚木結構的混凝土結構,屋檐呈翡翠色。它分為兩層,有七個寬區(qū)和兩個深區(qū)。整棟樓可以同時容納數千人吃飯喝茶。游客從窗口望出去,碧波浩渺。有一種夕陽和寂寞齊飛的感覺,秋天的水也是一樣的顏色。

      九女墩,位于東湖西北的一座小山上,據說是太平天國占領武昌時參軍的,后來清軍攻占了這座城市并將其屠殺,有九名女兵英勇犧牲。村民們崇拜他們的英雄,把他們的遺體埋在這里。因為躲避清廷迫害,所以不叫墳,叫墩。1956年,湖北省將其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磨山位于東湖東岸,三面環(huán)水,六峰相連,山川相依。號稱十里長湖,八里磨山。山北有一個以楚文化為內涵的`楚文化旅游區(qū);山南有13個特色植物園,主要以湖區(qū)植物為主。在西山上,有一個朱北亭,紀念朱德為東湖題字。從北面開始,磨山風景區(qū)依次有楚天眼、天臺晨曦、長春園和珠北松翠四個景點。這是武漢市民度假放松的好地方。

      武漢東湖指南二字不錯,請跟我去參觀著名的東湖風景區(qū)。

      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國務院命名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它的湖面約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被稱為99灣。東湖的湖面如此廣闊,風景如此美麗。你知道東湖是怎么形成的嗎?

      事實上,東湖靠近長江,通過青山港與長江相連。江河湖泊之間,有一片沖積平原,湖泊周圍有十幾公里長的高地,在堤內形成一個相對較低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于水面時,凹地上游的水就無法逸出,于是洼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東湖基本上是一個廢棄的湖泊,5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根據其自然環(huán)境,東湖可分為六個景點:亭臺、羅燕、白馬、磨山、派珀和羅紅,但現(xiàn)在只有兩個景點對外開放。

      那么現(xiàn)在請和我一起參觀。

      進入東湖大門后,我們也進入了亭桃景區(qū),F(xiàn)在我們的地方叫黃歷灣。這個名字來自杜浦的“絕句”:“兩黃歷唱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里,垂柳沿湖刷岸,湖岸綠樹成蔭,也符合杜浦的詩。

      你注意到這里的這些樹了嗎?這是水杉,第四紀冰川中一種叫做活化石的古老植物,三百萬年前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各個地區(qū)。水杉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已經滅絕。然而,1945年,林業(yè)工作者在湖北省利川市發(fā)現(xiàn)水杉林區(qū),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的首次發(fā)現(xiàn),武漢決定將水杉定為城市樹木,以其堅韌、堅定、不變的精神象征著英勇的武漢人民。如你現(xiàn)在所見,水杉的葉子每年深秋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著金紅色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xù)向東,我們將到達亭臺軒,周圍是竹子和松樹。在面向湖的石頭做的護坡上,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寫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有幾棵綠色的勁松樹,站在陡峭的巖石岸上,給這里的風景增添了一些魅力。亭桃軒對面是云水鄉(xiāng)。

      走過鶴峰大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這座三層樓的青瓦石柱城堡,它是汀九旅游區(qū)的中心——唱亭。它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造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都會很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開始獲得楚懷王的信任。因此,他經常向提出治國方略,對內實行“養(yǎng)才賦民”方針,對外實行“聯(lián)合反秦”戰(zhàn)略。因為他的正確政策,楚國一度強盛。后來屈原被反派排擠,流放江北。楚襄王繼位后,被流放到更遠的長江以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流放江南20年的屈原目睹了國家的覆滅。農歷五月初五,死于湖南汨羅江。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保留了一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端午節(jié),但現(xiàn)在武漢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專門為他修建了這個歌廳。歌廳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尹航館里有屈原的畫像和傳記,也展出了他的一些作品。當你看到尹航館前的這座雕像時,它高達6。8米。雕像表現(xiàn)了屈原高昂著頭仰望天空,高唱《田文》的姿態(tài),表現(xiàn)了詩人被流放后的悲憤!耙酵ぁ边@個名字來源于《楚辭·漁父》。"屈原被釋放,在江灘游泳,走在銀澤岸邊。"

      從尹航亭向南,我們可以看到滄浪亭和黑瓦飛檐。它的名字也出自《漁父》“滄浪之水清,可以托我纓;洶涌波濤的水是渾濁的,你可以舔我的腳!

      由于橫跨尹航館的羅瑜橋是一個天然三角洲,根據地形建造了一個扇形長廊,靠近湖岸,因此被命名為“湖畔畫廊”。畫廊后,金桂有一個通道,直接通向秭歸縣屈原紀念館。

      游覽了以興音閣為中心的興音澤之畔后,東湖二十四景之一是“水與天”。這里主要是一個以田常大廈為中心的景點。首先我們看到碧潭的觀魚,碧潭是一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這里的小橋叫九曲十八彎。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而聞名,其中武昌魚最有價值。雖然只是一條小魚,但上面有不少典故。三國時,王武孫皓想從建業(yè)遷到武昌,即現(xiàn)在的鄂州。陸凱寫道:“我寧愿喝建鄴水,也不喝武昌魚!痹鸟R祖昌也有詩《別忘了南方的武昌魚》,可見武昌魚的名聲早就傳開了。解放后,他經常來武漢視察,大多住在東湖風景區(qū)。他當時就已經在廷桃酒家吃過武昌魚了。1956年,他也離開了“只喝長沙水,只吃長沙菜”

      隨著我們走得更遠,天空之塔將躍入視野。這是一座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宮式建筑。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里休息,接待國際友人。站在天塔上,遙望碧波藍天,會不會也有“秋水明麗”的感嘆?其實天塔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這是魯迅廣場,在田常大廈的右邊。魯迅的半身像在松柏的樹蔭下顯得很莊嚴,讓人肅然起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剛才參觀的興隱閣在亭臺景區(qū)的南面,而這個魯迅廣場在亭臺景區(qū)的北面。一個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個是紀念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這是天作之合。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到這里吧,現(xiàn)在沿著原路回去。讓我們再次欣賞東湖如畫的風景。

    東湖導游詞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深圳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深圳市東湖公園原名“水庫公園”,始建于1961年,1966年正式向社會開放,1984年10月,深圳政府第四十二次會議決定,“深圳水庫公園”改名為“深圳市東湖公園”,屬市一級城市公園。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為有名的深圳市“五湖四!憋L景區(qū)之一。

      深圳市東湖公園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深圳市建立最早、面積最大、景點最多、設施最完善、寓觀賞、游覽、娛樂、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據相關資料顯示:深圳東湖公園有紅線范圍面積177。6公頃,建成11大景區(qū)、120多個景點和開發(fā)各種游樂項目約30項。

      園區(qū)設施

      經過多年建設,深圳東湖公園已建成11大景區(qū)、120多個景點和開發(fā)各種游樂項目約30項。主要景區(qū)有匙羹山景區(qū)、人工湖島區(qū)、觀賞花木園、杜鵑雕塑園、盆景世界、樹木園、古樹區(qū)、釣魚區(qū)、棕櫚園等,主要游樂點有旱地,雪橇、趣園游樂場、趣味動物苑等。園內還有大家樂露天劇場、紅荔書畫館、門球場院,網球場等文化娛樂設施。

      文藝活動

      深圳市東湖公園還定期舉辦一些群眾性的娛樂及花事活動,豐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每年元旦,舉行畫眉斗雀比賽;每年春節(jié)舉辦迎春花展;每年10月舉辦深圳市{杜鵑(市花)展;每年11月到12月舉辦深圳市菊花展。

      婚紗攝影

      園內滿眼綠色,移步即景,吸引了很多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婚紗照拍攝季節(jié):四季皆宜。

      一號門景區(qū)

      深圳市東湖公園“一號門景區(qū)”是游客較為集中的景區(qū),有大門牌坊、廣場、浮雕、噴水池等園林建筑;有紅荔書畫館、露天劇場等文化設施;也有東湖旱地雪橇、趣味動物苑、兒童游樂場等游樂設施。景區(qū)中心是一尊全高5米,名為《歡迎》的雕像,一位修竹一般素靜美麗的姑娘,正伸開雙臂迎接八方賓客,山山水水的天然韻致,自然而然地流動于其間了,這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法籍華人王合內女士的力作。

      風景林

      深圳市東湖公園山林面積為1800畝,大部分是寶安縣于二十世紀60年代初種植的松樹,由于曾經出現(xiàn)松材線蟲病害,嚴重影響樹林的'生長。為此,公園對山林進行全面治理,把原來以松木為主的林相改造成以大葉紫薇、鳳凰木、馬占相思等既有層次,又有花開、既有防火功能,又有觀賞價值的風景林。

      棕櫚園

      深圳東湖公園“棕櫚園”建于,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是深圳市面積較大、品種較齊全棕櫚科植物專類園。開闊的草坪上,種植了大王椰子、國皇椰、假檳榔、三藥檳榔、金山葵、美麗針葵、油棕、山棕、海棗等具有濃郁的熱帶風光植物900多種,品種達20多個。

      古樹區(qū)

      古樹區(qū)位于深圳市東湖公園盆景世界東面、花木園的南面,于19建成開放,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種植在這里的古樹名深圳市東湖公園古樹區(qū)――魚木(1)深圳市東湖公園古樹區(qū)――魚木(120年)

      樹木是由蔡屋圍移植過來的百年樹齡以上的小葉榕、斜葉榕、樸樹、魚木等。

      游覽路圖

      推薦游覽線路:西大門—趣園游樂場—匙羹山—健身園—盆景園—花木園—古樹園—樹木園—釣魚區(qū)—人工湖—棕櫚園—沉香閣—南門文化廣場—南門。

    東湖導游詞4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江城,我是來自----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呂,也可以叫我呂導,這位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他有著十多年的駕齡,穩(wěn)重踏實,所以請大家把心交給我們吧。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會為大家提供“Q級五星服務”,它們就是“請放心、請安心、請開心、請舒心、請順心”。同時希望大家能夠配合我們的工作,謝謝。在此先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美麗的東湖,現(xiàn)在利用路上的這段時間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整個景區(qū)面積為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就有33平方公里,相當于杭州西湖的六倍,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雖然東湖沒有西湖有名氣,但它依然以秀麗的山水,濃郁的荊楚文化風情吸引著中外游客的到來。東湖的自然風光相當優(yōu)美,湖水清澈,青山環(huán)繞,樓亭點綴其間,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得天獨厚的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使得東湖的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不斷開放,其中尤以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最為著名。園內共有聽濤,白馬、落雁、吹笛、珞洪和磨山六大景區(qū),目前正式對外開放的有聽濤、磨山、落雁和吹笛四大景區(qū), 景區(qū)各具特色,移步換景。

      近年,東湖又新建成了楚風園、疑海沙灘浴場、親水平臺、東湖新三景、劉備郊天壇等多處新景觀,其中疑海沙灘浴場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海沙泳場。還改善了風景區(qū)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娛樂設施,構成了景區(qū)內游、行、吃、住、娛、購一條龍的完善體系,在發(fā)展大東湖景區(qū)的同時,形成了有區(qū)域特色的聽濤水上娛樂游覽區(qū)、磨山楚文化游覽區(qū)、落雁生態(tài)休閑游覽區(qū),以及環(huán)東湖文化景觀群等。

      好了,說話間我們就來到了東湖景區(qū)的大門了,現(xiàn)在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下車去參觀吧。那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呢是聽濤景區(qū),它是東湖風景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之一,也是東湖風景區(qū)的第一個開放景區(qū)。該景區(qū)建有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體的景點群,還有新建的`沙灘浴場,是夏夜人們納涼避暑、戲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區(qū)中的主要風景旅游點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紀念碑、湖光閣、寓言雕塑園、碧塘觀魚等。

      首先請大家看片水杉林,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干通直挺拔,枝子向側面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春秋季節(jié)呀,水杉樹長得郁郁蔥蔥,挺拔俏麗,像標桿一樣筆筆直直的,讓人看了精神為之一抖,不自覺的也挺直了腰桿;秋日里其葉更是呈現(xiàn)出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的耀眼。水杉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川時期以后就已經滅絕了,直到1943年植物學家在湖北利川首次發(fā)現(xiàn)了水杉才打破了這一說法,當時可是轟動了整個世界,由此水杉更是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我們武漢市更是把水杉定為了市樹,F(xiàn)在水杉不僅是研究古生物、古地質的活化石,也成了中國向世界各國人民傳播友誼,進行學術交流的紐帶,我國政府也多次把水杉作為友誼之樹,惠贈友好國家。水杉林中還有一個和平龍柱,它是中日友好關系的一個有力見證。再往前走了就是小梅嶺,它是是東湖種植梅花最早的地方,始建于1930年。周蒼柏先生創(chuàng)建“海光農圃”時,在此親手種下的一片梅樹,為了把這里和毛澤東主席居住的“東湖梅嶺”區(qū)別開來,就把這里稱“小梅嶺”。 毛主席在解放以后除中南海意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便是我們的東湖賓館梅嶺一號,他曾經在這里下榻44回,更在我們武漢這里17次橫渡長江,所以毛澤東對我們東湖可以說是感情非常的深。他曾在這里日理萬機,處理各種國內外大事,接見許多中外名人及國際友人,并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東湖梅嶺也被外界譽為“湖北的中南!。梅嶺于1993年對外開放,接待了大量中外游客,現(xiàn)已成為人們緬懷毛主席晚年經歷,體驗偉人生活的旅游新景點。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亞洲棋院,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怡人,在這里可以相互切磋棋藝,交流經驗。那亞洲棋院背面就是東湖最大的湖——郭鄭湖,站在湖邊我們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湖水一眼望不到邊,那湖對面就是磨山風景區(qū)了?梢哉f它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游休閑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qū)的四大特色。那先前我們說了武漢的市樹是水杉,請問有人知道武漢的“市花”是什么嗎?對,是梅花。說到梅花呀就不得不提我們磨山東湖梅園了。東湖梅園是江南四大梅園之首,園地里種了300多種梅花爭花斗艷。目前登第世界梅花品種共有262個,其中東湖梅園就占了152個,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梅花不畏嚴寒綻放的風骨也正是武漢人民“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另外古樸、恢宏的楚文化旅游區(qū)也在磨山景區(qū)內,像仿古代章華臺而建、可與江南三大名樓媲美的楚天臺,反應先秦時期國家象征的楚城城門,楚市,鳳凰銅雕等。說道楚天臺呀,這里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楚天臺本身是仿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遺址而修建的,據說靈王有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好細腰,他自己細腰不說,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因此許多人為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jié)食束腰,以至后來許多人都活活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這種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為細腰宮,也就從那時起,一直到現(xiàn)在,湖北一帶仍以苗條為美著稱。楚天臺造型非常雄偉莊重可以說是出國鼎盛時期的藝術象征。過了荷風橋再往前走就是行吟閣了前面還有長天樓,瀕湖畫廊,魯迅廣場等景點,由于從聽濤景區(qū)到梨園步行要兩個多小時,所以大家可以選擇乘坐景區(qū)電瓶車慢慢觀賞,想要到哪個景點下可以跟司機說一聲就會停下來。那我們到時候就還是在東湖大門口集合。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東湖之行到此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如果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好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教,下次我會爭取做得更好。在此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永遠在一起的朋友”,但愿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還有緣再見,也歡迎大家再來江城做客,最后祝大家形成愉快,一路順風,謝謝。

    東湖導游詞5

      磨山景區(qū)是國家風景名勝區(qū)東湖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確定的“全國文明風景區(qū)旅游示范點”;是國家首批4A級旅游景區(qū)。2002年6月正式通過國家ISO14000環(huán)境質量認證,目前正在進入國家ISO14000環(huán)境質量示范景區(qū)行列。磨山景區(qū)經過50多年發(fā)展,已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服務、娛樂設施。 一、植物專類園區(qū)磨山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麗的半島。

      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味到各種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開發(fā),逐步建成并開放有集科普、觀賞、游覽于一體的13個植物專類園,即梅園、水生花卉園、盆景園、杜鵑園、櫻花園、荷花園、桂花園、薔薇園、松柏園、山茶園、竹類園等。這里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種成千上萬,使景區(qū)形成了“夏荷冬梅、春鵑秋桂”四季百花齊放的格局。其中,僅梅花品種就達248種,梅樹、梅樁2萬多株,為全國之最,栽培技術與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就設在磨山梅園內。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占地5.6公頃,品種300余個,四周林木環(huán)繞,垂柳依依,桃花環(huán)抱。每當夏季來臨之時,涼風習習,清香遠溢,正如古人詩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東湖櫻花園是日本陸奧銀行主要捐資建設的,該園既有中國古典園林特色,也借鑒了日本造園手法,美麗的櫻花燦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園林經典建筑弘前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目前已定植櫻花樹5000株,并于2001年開園迎賓。隨著東湖櫻花園的建設與發(fā)展,她將使武漢市在不遠的將來與日本的青森縣、美國的華盛頓并稱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磨山杜鵑園是一處天人合一的自然式園林景觀,品種冠中南五省之首,陽春三月,花開時節(jié),滿山遍野,花海如織,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間享有勝譽,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飄香”之說。盆景園是湖北最大的盆景園,其建筑風格和庭園布置融合了南北園林藝術的精華。園內珍藏有各類盆景近萬盆,并常年展出花卉盆景。

      二、楚文化游覽區(qū)楚文化是我國周代(公元前11世紀晚期——公元前223年)楚人在荊楚大地上經過近千年的歷史所創(chuàng)立的特色地域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與我國中原地區(qū)的黃河華夏文化并駕齊驅,共同締造中華文明。

      楚人經過奮發(fā)圖強,產生了包括青銅冶煉工藝、絲織、刺繡工藝、漆器、文學、美術、樂舞等在內的燦爛的古代文明成果,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湖北為古楚國腹地,根據歷史典籍和傳說,省、市政府在東湖磨山景區(qū)青山綠水間建成楚文化游覽區(qū)。主要景點有:雄偉壯觀的楚城門,楚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樓的楚天臺,比泰山的“天下第一碑”更為壯觀的《離騷》碑刻,全國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園和南國哲思園等,它們生動直觀地顯現(xiàn)了古楚國經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輝煌燦爛。磨山四季皆可游覽。歲末春初,瑞雪紛揚,磨山五百畝梅花吐蕾綻放,疏影橫斜,冷艷四溢,淑女雅士,紛至沓來。四月櫻花盛開,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仲夏酷暑,游人入泳場消暑,納涼倚繁蔭,采風攀山頂,夏夜篝火晚會。九月秋風高潔,看三秋桂子,十里飄香,萬株紅葉,層林盡染。更有長年楚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編鐘磬石交鳴,楚女細腰歌舞,濃郁的楚民間風情表演,無不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東湖導游詞6

      東湖,位于平湖市區(qū)城東。古時原是陸地,在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7),由于地殼變動,地表塌陷成湖,名為當湖;晉隆安五年(401)改東武湖,又稱東湖,雅名鸚鵡湖、鵡湖。古時東湖“弄珠樓”是文化名士吟詩作畫、品茗賞月的雅集地,在清代張云錦《東湖弄珠樓志》中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等著名學者詩人無數贊美東湖美景的詩篇;在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的《平湖十詠》、馮敏效《當湖十二詠》等詩中也都有“東湖十景”的贊美的佳句;可以說東湖景區(qū)歷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閑游覽的勝地。自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縣后的明清五百年間,建園之風極為盛興,東湖歷經數百年,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誦讀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東湖留下的“柳色青天雨乍晴,鴨頭細草繞提生。林間野日依依見,水底春光寸寸明,猶喜亂花時入眼,可能萬事頓忘情。無端景物相料理,屢欲顛狂興不成”(見《永樂大典卷2262》)詩句時,依然可以讀出作者對東湖的贊美,依然會被詩中描繪的詩情畫意所吸引。

      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開發(fā)東湖區(qū)的決定》,并提出了“把東湖打造成精品旅游景區(qū)”的發(fā)展目標,在原東湖十景的基礎上規(guī)劃開發(fā)建設新東湖八景,即:“南村書堆”、“含珠凝暉”、“鵡湖春色”、“九龍戲珠”、“西浦魚罾”、“北原牧唱”、“案山曉翠”、“塔影垂虹”。 建成的東湖景區(qū)是集休閑、度假、運動、文化、觀光于一體的江南水鄉(xiāng)旅游勝地。調整規(guī)劃后東湖景區(qū)建設總面積1.6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10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開發(fā)范圍為環(huán)東湖核心部分,面積1500多畝(含水域面積728畝),即由“東湖八景”及周邊的體育館、圖書館、金王朝大酒店、東湖大酒店、勝地咖啡、半島國際酒店等已建成旅游設施組成。二期開發(fā)范圍為即將竣工的“東湖漁村”和正在建設中的“龍湫公園”。截至20xx年,東湖景區(qū)一期工程完成,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億元。 20xx年2月14日東湖景區(qū)被評定為aaaa級旅游景區(qū)。

      東湖八景

      含珠凝暉

      景區(qū)以東湖廣場為中心,包括游艇碼頭、大型音樂噴泉、親水平臺、大型休閑“膜結構”環(huán)廊、綠色坡地大草坪、銀杏苑、光纖地圖等功能區(qū),濱湖長370米,面積32畝。在東湖區(qū)開發(fā)前,這里是縣城東城門外白堤一帶,即輪船碼頭、貨運碼頭、南廊下、三元橋、豬行浜、圣陽弄、保安街、外河橋、五居頭等,是客、貨運中心,交通繁忙,店鋪林立,商業(yè)繁榮,但是地勢低洼,房屋破舊,整個地段年年要遭水淹,又把秀麗的湖光景色遮擋在視線以外。1999年東湖開發(fā)首期工程在這里啟動,拆遷居民666戶,單位20家,拆除建筑面積62339平方米,到20xx年底景區(qū)基本建成。

      含珠凝暉景區(qū)緊靠繁華的園林商業(yè)街解放路和人民路,人們休閑觀光最為便捷。景區(qū)的整體環(huán)境風格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有機結合,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完美統(tǒng)一,表達歷史和文化的延續(xù)。東湖廣場入口處有一座高大的“含珠凝暉”主雕塑,二位青春健美的男女青年奮力高擎一條騰起的巨龍,象征著金平湖的騰飛和未來。兩側有四組雕塑和浮雕:第一組“良渚文化”,展示的是從本市出土有五千年歷史的玉琮、玉針、有象形文字的陶罐的放大雕塑,體現(xiàn)平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第二組“陸績懷桔”,是古代的孝敬典范。東漢陸績(187—219)六歲時隨父作客,袁術用桔子招待他們,他只吃小桔,而把省下的大桔帶回家中孝敬母親,這種孝敬尊長的美德在民間廣為流傳,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敬典范之一。陸績博學多識,官至郁林太守,辭官后定居乍浦。第三組是:“文廟講學”,平湖文廟即縣學,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有五百年歷史,在明清時,縣學生員達8714名,其中:中舉人668人,考中進士221人,涌現(xiàn)了一大批謙吏、能臣、名士,平湖成為名甲嘉湖的文化之鄉(xiāng)。第四組是:“紅樓出!,在二百年前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我國名著《紅樓夢》九部十八套,首次由乍浦啟航出海到達日本長崎,是名著《紅樓夢》走向世界的最早記錄。這四組漢白玉雕塑和浮雕,向人們訴說著金平湖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東湖廣場中心,是巨大的音樂噴泉平臺,直徑11米,形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噴泉有24個程序變化,節(jié)慶時也可以在臺上演出。在廣場南北二側是“膜結構”休閑環(huán)廊,投影面積440平方米,環(huán)廊下面是12組波羅格木弧形座凳和鏡面花崗石圓臺。景區(qū)的濱湖平臺強調開敞開放,綠化設計和建設形成空間開闊、簡潔明快、自然均衡、曲線流暢的現(xiàn)代園林特色,使人耳目一新,猶如進入“全新的天地”。“仰觀東湖皓月,坐攬全湖勝景”,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憩息場所。

      塔影垂虹

      歷史悠久的報本塔院和東西塔橋,是東湖風景區(qū)主要景觀之一,暮色初降,環(huán)東湖華燈齊放,報本塔、九峰一覽樓、十杉亭及東西塔橋,流光溢彩,晶瑩華麗,猶如瓊樓玉宇,似入人間仙境。程端麒《憶江南·東湖》詩曰:“東湖美,塔影漾清流。九派潮來添秀色,三春花發(fā)遍芳洲。舟在鏡中游”。鸚鵡洲上的報本塔是平湖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它見證了平湖五百多年的歷史。報本塔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陸杲發(fā)起,進士馮汝弼、趙伊協(xié)助,歷經三年終于建成,陸杲因受“天地萬物之本”的思想影響,因名為報本塔,曰:“忠孝以為報”。當時塔有七層,高19丈。清順治十六年(1659)倒塌,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陸葇主持重修,改七層為五層,建成為樓閣式文峰塔,通高49.14米,平面八角形,磚石仿木結構,階梯設在塔壁之內,塔外有平座挑檐。寶塔歷經三百多年戰(zhàn)亂滄桑,華檐欄桿已蕩然無存,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塔身漸向東傾斜,達75.5厘米。1989年至20xx年經三次修葺,糾正了傾斜的塔身,安裝了華檐迥廊,使寶塔整舊如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屹立在東湖之畔。特別是在20xx年9月11-12日從檢修的塔剎中發(fā)現(xiàn)珍貴文物:一是國家一級文物明鄭和款圓瀞金粉書《妙法蓮華經》卷,全長40余米,寬10厘米,標明時間為明宣德七年(1432),是平湖建縣后二年。明代經卷《妙法蓮華經》,曾應邀參加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文物展。二是陸葇于康熙二十五年親手書寫的《六經》經卷,長3.27米,寬17厘米,三是用朱砂制成的報本塔模型,還有一道符。實物保存在市博物館。

      報本塔最初建成時,陸杲還在塔前樹立五塊巨大的太湖石,稱為“五老峯”,也很有名,有詩曰:“奇峰從何來,屹立老人五,須眉具仿佛,形態(tài)極仰俯,溜雨色蒼然,當空互撐柱,山門永作鎮(zhèn),過客時為扶。”報本寺院在整修擴建中,將新建天王殿、鐘樓、鼓樓、山門以及“五老峰”假山、“魚樂國”放生池、悠然亭、凈月山莊、醉仙居等宗教園林建筑。

      九龍戲珠

      景區(qū)位于東湖中之大瀛洲,俗稱大湖墩,此前是東湖公園,是平湖現(xiàn)存最古老而又蘊含豐厚當湖文化內涵的名勝景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平湖知縣陳一謙登上城樓,眺望十里東湖,慨然嘆曰:“美哉!九水洋洋乎,會而為湖,誠山川靈淑之氣所鐘。”觀河水不能在東湖停蓄,就設想作一洲屹立湖中,使九水環(huán)而縈之,成為浮在水上的碧玉一樣,使風氣磅礴而完固,讓東湖風景甲天下。因此他就利用疏浚城河的淤泥瓦礫填于東湖中而成小洲,取名大瀛洲,周圍長三十丈,洲上遍植榆柳桃杏400秼,又構筑三間亭臺一座,于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六完工。當年十月陳一謙邀請大家登洲賞玩,見水勢迂曲而來,若游龍之蜿蜒,大瀛洲猶如一顆圓珠置于平鏡上面,九水周旋于洲之外“宛然九龍戲珠于滄溟瀛海間而出沒吞吐也。”于是,名其亭為“戲珠亭”,縣志中有陸杲《戲珠亭記》記載其事。后因年代久亭毀。萬歷三十三年(1605)蕭鳴甲就任平湖知縣,在大瀛洲建成五間新樓,他請曾在平湖教過書后發(fā)跡為禮部尚書的董其昌題寫匾額,為“弄珠樓”,董其昌又用唐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題作柱聯(lián),還寫了《寄題蕭使君弄珠樓二首》,詩中有:“一自明珠還海曲,采風應到弄珠謠!钡募丫?滴跄觊g弄珠樓重建,柱間有長聯(lián),上聯(lián)是:“人生行樂須及時,相與上巳祓除,重午競渡,中秋賞月,九日登樓,長嘯復放歌,勝地自多名俊彥!毕侣(lián)是“難得一片干凈土,但聽東田社歖,西浦魚罾,南院書聲,北原牧唱,撫今共懷古,他鄉(xiāng)無此好湖山。”對東湖勝景盛事作了較好概括,清浙西詞派創(chuàng)始人朱彝尊(1629_1709)暢游東湖后留下了《東湖曲》詩篇,其中有“弄珠樓外月輪明,九派寒潮一夜生,怪道漁榔爭入市,白蝦青鯽滿東城”的名句。弄珠樓遭咸豐(1860)兵災,光緒年間又重建。民國十七年(1928)大瀛洲辟為“中山林”,在洲中樹立“中山林紀念塔”,在抗日戰(zhàn)爭中弄珠樓被拆毀,解放后成立人民公園,后改為東湖公園,重辟“湖中湖”,砌假山,建九曲迥橋,重建戲珠亭,增植名木花卉,東湖公園內林木蔥翠,風景優(yōu)美,是平湖市民休閑游覽之佳處。20xx年在大瀛洲建弘一法師紀念館、李叔同書畫館及雕像、書法石刻碑、亭等,現(xiàn)李叔同紀念館有李叔同真跡藏品一百多件。李叔同祖籍平湖,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藝術的第一人,培養(yǎng)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藝術大師,在音樂、美術、戲劇篆刻、詩詞、書法上皆有建樹,中年后皈依佛門,精研南山律宗,成為一代愛國僧人。

      鵡湖春色

      鵡湖即東湖“鵡湖春色”為八景榜首,泛指東湖春天美景。清高廷梅《東湖十景·鵡湖春色》詩曰:“阿儂家住鵡湖濱,鸚鵡洲前草自青。春水綠波似南浦,愿郎休作別離人!贝禾斓臇|湖,春意盎然,春水浩渺,河水如油,芳草一碧,兼之活桃岸柳,相映爭妍,畫船往來,美景天成,蕩人心魄。明李東陽《鵡湖春色》詩曰:春來鵡湖綠,春去鵡湖深。清波帶碧草,幽鳥啼芳林。寧獨知春來與春去,長在鵡湖湖上住!八麨闁|湖景色傾倒,希望長住鵡湖湖上。我們把觀景的景區(qū)設在濱湖自呂公橋至叔同路湖濱,沿湖長280米,面積24畝。景點有:遠山初月軒、街花廊、風帆小廣場等,是開敞的市民觀景休閑的臨湖空間。首期建成的是東湖風帆小廣場,用地面積6畝,位于叔同路東端湖濱,從園林商業(yè)街解放路向東望去,藍天碧水中突顯出一座乳白色的風帆型雕塑,象征著“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給人以“一帆風順”的良好祝愿。小廣場有流線型的濱湖岸線,臺階式河埠駁岸,橢圓形廣場,八座彩色燈柱,環(huán)形波羅格木座凳及開闊的綠色空間,是一處觀賞東湖春色美景的好去處。另一個景點是“遠山初月軒”這是一座臨湖而建的明凈高敞的廊軒形建筑。古時,東湖邊曾經有過“遠山初月軒”,是五間平屋,建在湖墩上,門前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輪明月階前水”下聯(lián)是:“九點青煙廓外山”。他寫出了遠山初月軒的所在地特征和遠方景物的特點,詞意貼切,對仗工整,但是在八年抗戰(zhàn)時的1939年,這座遠山初月軒被拆毀了,讓人感到非常惋惜又使人十分懷念。平湖著名女詩人王善蘭(生前為鵡湖詩社名譽理事長),曾賦詩一首題在嚴詩白畫的大瀛洲圖上:“呂公橋下水瀠洄,垂柳湖墩四面栽。多少樓臺憑眺望,遠山隱隱初月來!弊⒚魇谴箦捱h山初月軒。這首詩情真意切,融情于景,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東湖山山水水的深厚情誼,F(xiàn)在在鵡湖春色景區(qū)重建“遠山初月軒”,是對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體現(xiàn),也是平湖歷史文化的延續(xù)

      西浦魚罾

      平湖是錦繡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漁民的漁業(yè)生產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西浦魚罾也成了古代“東湖十景”之一景。魚罾是一種用竹子支撐的方形的捕魚網,如漁民經常使用的提罾網、扳罾網、塘罾網等,詩人是以魚罾來體現(xiàn)漁民生活勞作。據明天啟《平湖縣志》所載東湖圖“西浦”標明在潔芳橋一帶。歷史上的漁民,以船為家,到處打魚為生,到晚上把船搖到經常聚會的地方,晾曬魚網,生活是很清苦的,因此來說,西浦在歷史上并不是打魚的地方,而是漁民相對聚合,晾曬魚網,或在茅屋過夜的地方。清高廷梅《西浦魚罾》詩曰:“曬出魚罾日已斜,臨流茅屋盡漁家。儂劃短槳過西浦,一曲清溪如若耶!痹谠娙说墓P下,漁民雖住著茅屋,過著清苦的日子,但還是唱著魚歌,歡快地打魚劃槳。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人民政府為改變漁民以船為家,流動打魚的.情況,讓漁民上岸定居,住進新居,潔芳橋堍“西浦”一帶正是安置漁民的地方,前幾年漁民日子好過了,紛紛建起了樓房,過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的捕魚方式也改變了,主要是從事外塘定點養(yǎng)殖,筑放養(yǎng)“捉散魚”的人已大大減少。我們在小瀛洲建西浦魚罾景區(qū),正是在原來漁民打魚曬網的“西浦”地方附近。

      東湖中有三洲,一是鸚鵡洲,又叫寶塔圩,二是大瀛洲,俗稱大湖墩,三是小瀛洲,俗稱小湖墩,他們鼎足而立,各據其勝,使東湖風光大為增色。小瀛洲是孤立于東湖北部水中的小洲,面積5畝,明代建縣后,長期得不到開發(fā)。直到清雍正壬子(1732),平湖知縣方以恭坐船返回縣城,路過小瀛洲旁,就泊船上岸,時值夏天,見荒煙蔓草中有一草庵,里面住著幾個女尼,生計艱困,景況凄涼,心生憐憫,又見此洲位置極佳,就捐資建造了三間平屋,供奉觀音大師像,洲上還栽植楊柳,花草,使女尼棲身修行條件有所改善,方以恭在《鸚鵡洲庵記》中曰“余非敢好名,亦稍有裨于古跡而存今后之名勝耳。”他當時把小洲取名為鸚鵡洲,后因與寶塔圩洲名相同,逐改名為小瀛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劉國恒在此建造三層高文昌閣,但未竣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劉雁題重建,更名為“鏡漪堂”他的立意是“將與志道者續(xù)盈科之義焉。”當時平湖科舉甚盛,前后十年間連續(xù)有人中榜眼,中探花、中解元。乾隆五十四年知縣五恒又重修,嘉慶三年(1798)陸拱斗與吳瓶齋重建“文昌閣”光緒十八年在小瀛洲建“瀛洲書院”,據徐恭時先生在1992年時回憶:“東湖東北的小瀛洲,要渡船以上。鏡漪堂寬,文昌閣三屋臨空,花木扶疏,周圍花墻,進內如入清涼境。記憶中隨父友長輩在此集飲……”。陸維釗《題東湖圖》詩曰:“無邊歲月悵東流,猶喜圖中有故邱。百里桑蔴來舊夢,一湖風雨感同舟。茫茫刧后蒼生淚,歷歷兒時竹馬游。莫嘆前塵同逝水,記曾文會小瀛洲!

      西浦魚罾景區(qū),將重建鏡漪堂,設釣鰲臺,樹“魚樂國”碑設置有關漁民生產活動的傳統(tǒng)實物,如魚罾網、簑衣、笠帽等等,洲外筑步行長廊,可以垂釣或捕魚,洲上以栽植觀賞花灌木為主,成為觀賞和游覽休閑的好去處。

      案山曉翠

      案山位于湖東六里塘以南,在東寶塔橋東北。東湖附近本是一片平原,并無山丘。北宋時海鹽縣令魯宗道(966-1029)在任期間二次到當湖,見東湖風景秀麗,心中十分愛慕,他想將來不當官了,就到當湖來住。他后來官至參知政事。卸任后,果然定居當湖,并建成四皋園,南皋園就在六里塘以南。為了造景,在平地上挖了一條河,將挖出來的土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如幾案,因而名為“案山”《當湖風土記》記載:“案山亦魯簡肅南皋舊址”簡肅,是魯宗道謚號。案山高僅數丈,山上植樹,置備石凳,供人坐息,小河上建木橋一座,便于游人往來。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記:“湖心有地一方,立塔以案風水,人呼之曰案山!痹谝郧埃藗冋J為城市是山水孕育而成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才有靈氣,一般又把城市正面?zhèn)扰缘男∩椒Q為案山,魯宗道建案山,自有其深刻含義和期望,果然在420xx年后的明宣德五年在這里建立了平湖縣城。明代李東陽作《案山曉翠》詩曰:“遠山青,青玉案。氣漫漫開爽旦。君不見樂游原上易黃昏,夕陽雖好空魂斷!彼寻干奖茸饔们嘤褡脸傻膸装,又把案山一帶比作“樂游原”。明沈懋嘉當湖十景竹枝詞說:“蒙蒙曉翠濕弓鞋,天晴來上案山峰。從頭一望珠樓好,港口條條戲九龍!睒嗣靼干讲萆顦涿梢赃b望東湖弄珠樓及九川匯流的美麗景色。案山附近曾植有大片桑林,案山河港中出產“烏背鯽魚”現(xiàn)在許多老年人中還流傳:“烏背鯽魚出案山,春食頭來秋食尾,一到冬里處處肥!钡菤v經千年風雨,案山在填浜造田熱潮中被夷為平地,已成平疇綠野。

      為構筑案山曉翠景區(qū)重塑山水風景,挖土擴湖150米,原面積減少48畝,使東湖東西湖面直徑大于300米,景區(qū)凈面積為106畝。重建案山,高12米,成案形,山上種植大樹,以增山勢。景區(qū)內依山傍水以植物造景,分成四區(qū):翠竹林區(qū)在案山南麓;銀杏楓香林區(qū)在案山北麓;紅梅臘梅園在景區(qū)北端;別具風韻的櫻花園在景區(qū)南端,沿湖濱廣植桃樹楊柳,顯示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風貌。

      主要景點有“東田社鼓”戲臺“六橋晴市”購物休閑街,大型激光音樂噴泉,臨湖100米長30米寬的金沙灘,以及觀水長堤、疏林廣場、竹林水徑、風鈴廣場等。古“東湖十景”中描繪農民慶豐收活動的,是“東田社鼓”,因此,設計了一個“東田社鼓”戲臺于景區(qū)正中,前面是噴泉環(huán)繞的玻璃舞臺,背景是大面積花崗石浮雕,刻意體現(xiàn)明清時代“社鼓”活動景觀!吧纭痹诠糯峭恋刂瘢劳辽褚步小白錾纭薄白錾纭笔桥f平湖民間廣為流行的風俗,尤以湖東一帶為最盛。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以“秋社”為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由村中有名望老人做“社主”,稱為“社翁”,籌辦牲禮佛祃,請民間藝人敲鑼擊鼓,祭土地神以保豐收,同時還有各種聽藝人說書等民間游東活動,直至深夜,然后將祭神后牲禮照例分享,是村民一年中最重大活動之一,也帶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它是過去農民真實的生活浪花!傲鶚蚯缡小币彩枪拧皷|湖十景”之一,清沈季友在《槜李詩系》附考中注:“湖有九派,中分六橋。”因此,是泛指環(huán)東湖的六座橋,清高廷梅詩曰:“曾記西湖有六橋,東湖仿佛比虹腰。新晴市上腥風過,買得鮮魚貫柳條。”現(xiàn)在東湖新筑近3公里的環(huán)湖道路,橋梁數超過六座,因此選擇在案山曉翠景區(qū)內專辟一個“六橋晴市”休閑購物街,成為一個景點,它緊靠東寶塔橋,有一組現(xiàn)代商業(yè)購物餐飲服務建筑,周圍也有六座橋梁,環(huán)繞景點是“竹林水徑”小河,建有小橋相通,既是景觀,也可觀景

      南村書堆

      南村書堆景區(qū)的建成,彌補了古代“東湖十景”中南村書堆只留其名不見其形的缺憾,再現(xiàn)了眾多詩文中所描述的風致和意境,并且改為臨湖而筑,自成一組江南書院制古典園林建筑,又重現(xiàn)清代張園中十杉亭的杉風景致,成為東湖風景區(qū)環(huán)湖構建的園林中最成獨立體系、最具古典風韻、最耐人尋味、最有欣賞價值的景觀。

      景區(qū)濱湖長240米,占地25畝。在景區(qū)入口有一座石坊,上面“南村書堆”匾額題字是著名書法家駕滄先生的手筆,兩側柱聯(lián)則摘錄自東湖弄珠樓清康熙年間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勝地自多名俊彥”下聯(lián)是“他鄉(xiāng)無此好湖山。”其實南村書堆之名聞世很早,又稱南村書屋、南村書院、湖上讀書堆,其歷史比平湖建縣的時間還要長。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有個叫張纮的平湖人,別號南村,他喜好藏書,達到萬卷之多,他又喜好讀書,在縣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臺樓閣園林建筑,作為讀書、賞景、講學之處,因為他讀書不是死讀書,不作“村學究”式講學,又做過宮廷近侍的郎官,一下子吸引眾多名士來此講學,因而名聲大噪,張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書家。

      新的南村書堆景區(qū)主要景點是“九峰一覽樓,可以俯視東湖全景,又可遙望海邊九峰。另一景點日十杉亭,十杉亭又名“張園”,原址就在景區(qū)西部,曾是湖上名園,也是平湖一處歷史人文古跡,其最早主人是陸葇(1630-1699),他是康熙六年的進士,中選博學鴻詞科,御試翰林院詹事府諸官,康熙帝親拔陸葇第一,后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十杉亭是他的別業(yè)。名園后歸他的外甥知府張逢年,他又修建了凝香草堂、水明樓、芙蓉堤、得月廳、漱軒、水西云塢、聽雨居等園林建筑,特別是在院內臨水栽植杉樹,建造了十杉亭,坐攬東湖之勝景,四方名士游東湖登報本塔后,莫不再游十杉亭,F(xiàn)在新建的十杉亭,四角重檐,古樸典雅,可坐攬全湖之勝,更可發(fā)思古之幽情

      北原牧唱

      18畝,凈面積96畝,景區(qū)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牧笛悠悠,湖風陣陣,呈現(xiàn)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田野風光,是一座綠色生態(tài)園林。平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青山綠水之間,小橋流水之中,平疇綠野之上,負載了綿綿數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歷史。明代李東陽贊譽的東湖十景中《北原牧笛》是這樣寫的:“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兒唱歌牛載歸。兒家在原牛在坂,歌聲漸低人更遠。山蒼茫,水清淺。”他描述了平湖北部水闊村遙,平疇綠野,一望無際,牧童騎在牛背上緩緩走來,具有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因此,在北原牧唱景區(qū)規(guī)劃建設中,努力注重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結合,注重歷史與文化的延續(xù),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嶄新的、綠色的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景區(qū)緊靠案山路,面臨東湖東岸,是一座不設圍墻、全部敞開的開放式園林,景區(qū)內設置十個景點,即平疇綠茵、水田霧森、牧童牛車、梅蹊竹徑、銀杏叢林、濱湖棧橋、梨花舒雪、玉蘭含笑、北原索橋、南國風情,同時還有農舍茶室、牡丹院、錦鯉湖、望湖樓等,景點之間,用花崗石和卵石鋪成園路,相互聯(lián)結,曲徑通幽,步移景異,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園林造園理念,追求新穎的環(huán)境感受,又體現(xiàn)了城市歷史文明的延續(xù),融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于一體,成為一座田園式園林。

      景區(qū)最大的特點是以植物造景,組織景觀,造就自然的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例如:“銀杏叢林”景點在景區(qū)北端的高坡上,由十八株大銀杏樹組成,大樹叢植,雄偉壯觀,綠蔭蔽天,深秋季節(jié)葉片金黃,自成一景。“平疇綠茵”景點是6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就在叢林高坡的南側,置身其中,放眼四望,使人豁然開朗,心胸開闊!澳镣\嚒钡袼芎蛯嵨镉崎e地散落在草坪、水田、錦鯉湖畔!八镬F森”景點采用水田噴霧方法,使景點內水霧繚繞,人歷其間如履仙境,耳畔傳來水車依呀,牧笛悠悠,再現(xiàn)古代詩詞中的詩韻意境!懊孵柚駨健本包c可以觀賞到紫竹、鋪地竹、金鑲玉竹菲白黃竹、箬竹、風尾竹以及綠梅、茶梅、臘梅、榆葉梅等!坝裉m含笑”景點設在景區(qū)南側坡地上,白玉蘭、紅玉蘭、黃玉蘭、廣玉蘭及樂昌含笑、深山含笑等在春日中笑迎貴賓!袄婊ㄊ嫜本包c是香雪海般的大片梨花,間植有香園、櫻花、枇杷、楊梅、粗榧、桂花、青梅以及果實可招引鳥類啄食的紅果冬青等!澳蠂L情”景點在最南端,有從國外引進的加拿列海棗、華盛頓棕櫚、芭蕉等。還有大量觀賞花木。北原牧唱景區(qū)是東湖的一塊翡翠碧玉,市民把這里比喻為杭州西湖的一角,是一座“天然氧吧!

    東湖導游詞7

      東湖,位于平湖市區(qū)城東。古時原是陸地,在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7),由于地殼變動,地表塌陷成湖,名為當湖;晉隆安五年(401)改東武湖,又稱東湖,雅名鸚鵡湖、鵡湖。古時東湖“弄珠樓”是文化名士吟詩作畫、品茗賞月的雅集地,在清代張云錦《東湖弄珠樓志》中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等著名學者詩人無數贊美東湖美景的詩篇;在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的《平湖十詠》、馮敏效《當湖十二詠》等詩中也都有“東湖十景”的贊美的佳句;可以說東湖景區(qū)歷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閑游覽的勝地。自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縣后的明清五百年間,建園之風極為盛興,東湖歷經數百年,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誦讀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東湖留下的“柳色青天雨乍晴,鴨頭細草繞提生。林間野日依依見,水底春光寸寸明,猶喜亂花時入眼,可能萬事頓忘情。無端景物相料理,屢欲顛狂興不成”(見《永樂大典卷2262》)詩句時,依然可以讀出作者對東湖的贊美,依然會被詩中描繪的詩情畫意所吸引。

      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開發(fā)東湖區(qū)的決定》,并提出了“把東湖打造成精品旅游景區(qū)”的發(fā)展目標,在原東湖十景的基礎上規(guī)劃開發(fā)建設新東湖八景,即:“南村書堆”、“含珠凝暉”、“鵡湖春色”、“九龍戲珠”、“西浦魚罾”、“北原牧唱”、“案山曉翠”、“塔影垂虹”。 建成的東湖景區(qū)是集休閑、度假、運動、文化、觀光于一體的江南水鄉(xiāng)旅游勝地。調整規(guī)劃后東湖景區(qū)建設總面積1.6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10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開發(fā)范圍為環(huán)東湖核心部分,面積1500多畝(含水域面積728畝),即由“東湖八景”及周邊的體育館、圖書館、金王朝大酒店、東湖大酒店、勝地咖啡、半島國際酒店等已建成旅游設施組成。二期開發(fā)范圍為即將竣工的“東湖漁村”和正在建設中的“龍湫公園”。截至20xx年,東湖景區(qū)一期工程完成,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億元。 20xx年2月14日東湖景區(qū)被評定為aaaa級旅游景區(qū)。

      東湖八景

      含珠凝暉

      景區(qū)以東湖廣場為中心,包括游艇碼頭、大型音樂噴泉、親水平臺、大型休閑“膜結構”環(huán)廊、綠色坡地大草坪、銀杏苑、光纖地圖等功能區(qū),濱湖長370米,面積32畝。在東湖區(qū)開發(fā)前,這里是縣城東城門外白堤一帶,即輪船碼頭、貨運碼頭、南廊下、三元橋、豬行浜、圣陽弄、保安街、外河橋、五居頭等,是客、貨運中心,交通繁忙,店鋪林立,商業(yè)繁榮,但是地勢低洼,房屋破舊,整個地段年年要遭水淹,又把秀麗的湖光景色遮擋在視線以外。1999年東湖開發(fā)首期工程在這里啟動,拆遷居民666戶,單位20家,拆除建筑面積62339平方米,到20xx年底景區(qū)基本建成。

      含珠凝暉景區(qū)緊靠繁華的園林商業(yè)街解放路和人民路,人們休閑觀光最為便捷。景區(qū)的整體環(huán)境風格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有機結合,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完美統(tǒng)一,表達歷史和文化的延續(xù)。東湖廣場入口處有一座高大的“含珠凝暉”主雕塑,二位青春健美的男女青年奮力高擎一條騰起的巨龍,象征著金平湖的騰飛和未來。兩側有四組雕塑和浮雕:第一組“良渚文化”,展示的是從本市出土有五千年歷史的玉琮、玉針、有象形文字的陶罐的放大雕塑,體現(xiàn)平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第二組“陸績懷桔”,是古代的孝敬典范。東漢陸績(187—219)六歲時隨父作客,袁術用桔子招待他們,他只吃小桔,而把省下的大桔帶回家中孝敬母親,這種孝敬尊長的美德在民間廣為流傳,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敬典范之一。陸績博學多識,官至郁林太守,辭官后定居乍浦。第三組是:“文廟講學”,平湖文廟即縣學,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有五百年歷史,在明清時,縣學生員達8714名,其中:中舉人668人,考中進士221人,涌現(xiàn)了一大批謙吏、能臣、名士,平湖成為名甲嘉湖的文化之鄉(xiāng)。第四組是:“紅樓出!,在二百年前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我國名著《紅樓夢》九部十八套,首次由乍浦啟航出海到達日本長崎,是名著《紅樓夢》走向世界的最早記錄。這四組漢白玉雕塑和浮雕,向人們訴說著金平湖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東湖廣場中心,是巨大的音樂噴泉平臺,直徑11米,形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噴泉有24個程序變化,節(jié)慶時也可以在臺上演出。在廣場南北二側是“膜結構”休閑環(huán)廊,投影面積440平方米,環(huán)廊下面是12組波羅格木弧形座凳和鏡面花崗石圓臺。景區(qū)的濱湖平臺強調開敞開放,綠化設計和建設形成空間開闊、簡潔明快、自然均衡、曲線流暢的現(xiàn)代園林特色,使人耳目一新,猶如進入“全新的天地”!把鲇^東湖皓月,坐攬全湖勝景”,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憩息場所。

      塔影垂虹

      歷史悠久的報本塔院和東西塔橋,是東湖風景區(qū)主要景觀之一,暮色初降,環(huán)東湖華燈齊放,報本塔、九峰一覽樓、十杉亭及東西塔橋,流光溢彩,晶瑩華麗,猶如瓊樓玉宇,似入人間仙境。程端麒《憶江南·東湖》詩曰:“東湖美,塔影漾清流。九派潮來添秀色,三春花發(fā)遍芳洲。舟在鏡中游”。鸚鵡洲上的報本塔是平湖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它見證了平湖五百多年的歷史。報本塔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陸杲發(fā)起,進士馮汝弼、趙伊協(xié)助,歷經三年終于建成,陸杲因受“天地萬物之本”的思想影響,因名為報本塔,曰:“忠孝以為報”。當時塔有七層,高19丈。清順治十六年(1659)倒塌,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陸葇主持重修,改七層為五層,建成為樓閣式文峰塔,通高49.14米,平面八角形,磚石仿木結構,階梯設在塔壁之內,塔外有平座挑檐。寶塔歷經三百多年戰(zhàn)亂滄桑,華檐欄桿已蕩然無存,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塔身漸向東傾斜,達75.5厘米。1989年至20xx年經三次修葺,糾正了傾斜的塔身,安裝了華檐迥廊,使寶塔整舊如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屹立在東湖之畔。特別是在20xx年9月11-12日從檢修的塔剎中發(fā)現(xiàn)珍貴文物:一是國家一級文物明鄭和款圓瀞金粉書《妙法蓮華經》卷,全長40余米,寬10厘米,標明時間為明宣德七年(1432),是平湖建縣后二年。明代經卷《妙法蓮華經》,曾應邀參加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文物展。二是陸葇于康熙二十五年親手書寫的《六經》經卷,長3.27米,寬17厘米,三是用朱砂制成的報本塔模型,還有一道符。實物保存在市博物館。

      報本塔最初建成時,陸杲還在塔前樹立五塊巨大的太湖石,稱為“五老峯”,也很有名,有詩曰:“奇峰從何來,屹立老人五,須眉具仿佛,形態(tài)極仰俯,溜雨色蒼然,當空互撐柱,山門永作鎮(zhèn),過客時為扶!眻蟊舅略涸谡迶U建中,將新建天王殿、鐘樓、鼓樓、山門以及“五老峰”假山、“魚樂國”放生池、悠然亭、凈月山莊、醉仙居等宗教園林建筑。

      九龍戲珠

      景區(qū)位于東湖中之大瀛洲,俗稱大湖墩,此前是東湖公園,是平湖現(xiàn)存最古老而又蘊含豐厚當湖文化內涵的名勝景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平湖知縣陳一謙登上城樓,眺望十里東湖,慨然嘆曰:“美哉!九水洋洋乎,會而為湖,誠山川靈淑之氣所鐘!庇^河水不能在東湖停蓄,就設想作一洲屹立湖中,使九水環(huán)而縈之,成為浮在水上的碧玉一樣,使風氣磅礴而完固,讓東湖風景甲天下。因此他就利用疏浚城河的淤泥瓦礫填于東湖中而成小洲,取名大瀛洲,周圍長三十丈,洲上遍植榆柳桃杏400秼,又構筑三間亭臺一座,于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六完工。當年十月陳一謙邀請大家登洲賞玩,見水勢迂曲而來,若游龍之蜿蜒,大瀛洲猶如一顆圓珠置于平鏡上面,九水周旋于洲之外“宛然九龍戲珠于滄溟瀛海間而出沒吞吐也!庇谑牵渫椤皯蛑橥ぁ,縣志中有陸杲《戲珠亭記》記載其事。后因年代久亭毀。萬歷三十三年(1605)蕭鳴甲就任平湖知縣,在大瀛洲建成五間新樓,他請曾在平湖教過書后發(fā)跡為禮部尚書的董其昌題寫匾額,為“弄珠樓”,董其昌又用唐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題作柱聯(lián),還寫了《寄題蕭使君弄珠樓二首》,詩中有:“一自明珠還海曲,采風應到弄珠謠!钡募丫。康熙年間弄珠樓重建,柱間有長聯(lián),上聯(lián)是:“人生行樂須及時,相與上巳祓除,重午競渡,中秋賞月,九日登樓,長嘯復放歌,勝地自多名俊彥!毕侣(lián)是“難得一片干凈土,但聽東田社歖,西浦魚罾,南院書聲,北原牧唱,撫今共懷古,他鄉(xiāng)無此好湖山!睂|湖勝景盛事作了較好概括,清浙西詞派創(chuàng)始人朱彝尊(1629_1709)暢游東湖后留下了《東湖曲》詩篇,其中有“弄珠樓外月輪明,九派寒潮一夜生,怪道漁榔爭入市,白蝦青鯽滿東城”的名句。弄珠樓遭咸豐(1860)兵災,光緒年間又重建。民國十七年(1928)大瀛洲辟為“中山林”,在洲中樹立“中山林紀念塔”,在抗日戰(zhàn)爭中弄珠樓被拆毀,解放后成立人民公園,后改為東湖公園,重辟“湖中湖”,砌假山,建九曲迥橋,重建戲珠亭,增植名木花卉,東湖公園內林木蔥翠,風景優(yōu)美,是平湖市民休閑游覽之佳處。20xx年在大瀛洲建弘一法師紀念館、李叔同書畫館及雕像、書法石刻碑、亭等,現(xiàn)李叔同紀念館有李叔同真跡藏品一百多件。李叔同祖籍平湖,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藝術的第一人,培養(yǎng)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藝術大師,在音樂、美術、戲劇篆刻、詩詞、書法上皆有建樹,中年后皈依佛門,精研南山律宗,成為一代愛國僧人。

      鵡湖春色

      鵡湖即東湖“鵡湖春色”為八景榜首,泛指東湖春天美景。清高廷梅《東湖十景·鵡湖春色》詩曰:“阿儂家住鵡湖濱,鸚鵡洲前草自青。春水綠波似南浦,愿郎休作別離人。”春天的東湖,春意盎然,春水浩渺,河水如油,芳草一碧,兼之活桃岸柳,相映爭妍,畫船往來,美景天成,蕩人心魄。明李東陽《鵡湖春色》詩曰:春來鵡湖綠,春去鵡湖深。清波帶碧草,幽鳥啼芳林。寧獨知春來與春去,長在鵡湖湖上住!八麨闁|湖景色傾倒,希望長住鵡湖湖上。我們把觀景的景區(qū)設在濱湖自呂公橋至叔同路湖濱,沿湖長280米,面積24畝。景點有:遠山初月軒、街花廊、風帆小廣場等,是開敞的市民觀景休閑的臨湖空間。首期建成的是東湖風帆小廣場,用地面積6畝,位于叔同路東端湖濱,從園林商業(yè)街解放路向東望去,藍天碧水中突顯出一座乳白色的風帆型雕塑,象征著“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給人以“一帆風順”的良好祝愿。小廣場有流線型的濱湖岸線,臺階式河埠駁岸,橢圓形廣場,八座彩色燈柱,環(huán)形波羅格木座凳及開闊的綠色空間,是一處觀賞東湖春色美景的好去處。另一個景點是“遠山初月軒”這是一座臨湖而建的明凈高敞的廊軒形建筑。古時,東湖邊曾經有過“遠山初月軒”,是五間平屋,建在湖墩上,門前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輪明月階前水”下聯(lián)是:“九點青煙廓外山”。他寫出了遠山初月軒的所在地特征和遠方景物的特點,詞意貼切,對仗工整,但是在八年抗戰(zhàn)時的1939年,這座遠山初月軒被拆毀了,讓人感到非常惋惜又使人十分懷念。平湖著名女詩人王善蘭(生前為鵡湖詩社名譽理事長),曾賦詩一首題在嚴詩白畫的大瀛洲圖上:“呂公橋下水瀠洄,垂柳湖墩四面栽。多少樓臺憑眺望,遠山隱隱初月來!弊⒚魇谴箦捱h山初月軒。這首詩情真意切,融情于景,表達了對故鄉(xiāng)東湖山山水水的深厚情誼,F(xiàn)在在鵡湖春色景區(qū)重建“遠山初月軒”,是對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體現(xiàn),也是平湖歷史文化的延續(xù)

      西浦魚罾

      平湖是錦繡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漁民的漁業(yè)生產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西浦魚罾也成了古代“東湖十景”之一景。魚罾是一種用竹子支撐的方形的捕魚網,如漁民經常使用的提罾網、扳罾網、塘罾網等,詩人是以魚罾來體現(xiàn)漁民生活勞作。據明天啟《平湖縣志》所載東湖圖“西浦”標明在潔芳橋一帶。歷史上的漁民,以船為家,到處打魚為生,到晚上把船搖到經常聚會的地方,晾曬魚網,生活是很清苦的,因此來說,西浦在歷史上并不是打魚的地方,而是漁民相對聚合,晾曬魚網,或在茅屋過夜的地方。清高廷梅《西浦魚罾》詩曰:“曬出魚罾日已斜,臨流茅屋盡漁家。儂劃短槳過西浦,一曲清溪如若耶!痹谠娙说墓P下,漁民雖住著茅屋,過著清苦的.日子,但還是唱著魚歌,歡快地打魚劃槳。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人民政府為改變漁民以船為家,流動打魚的情況,讓漁民上岸定居,住進新居,潔芳橋堍“西浦”一帶正是安置漁民的地方,前幾年漁民日子好過了,紛紛建起了樓房,過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的捕魚方式也改變了,主要是從事外塘定點養(yǎng)殖,筑放養(yǎng)“捉散魚”的人已大大減少。我們在小瀛洲建西浦魚罾景區(qū),正是在原來漁民打魚曬網的“西浦”地方附近。

      東湖中有三洲,一是鸚鵡洲,又叫寶塔圩,二是大瀛洲,俗稱大湖墩,三是小瀛洲,俗稱小湖墩,他們鼎足而立,各據其勝,使東湖風光大為增色。小瀛洲是孤立于東湖北部水中的小洲,面積5畝,明代建縣后,長期得不到開發(fā)。直到清雍正壬子(1732),平湖知縣方以恭坐船返回縣城,路過小瀛洲旁,就泊船上岸,時值夏天,見荒煙蔓草中有一草庵,里面住著幾個女尼,生計艱困,景況凄涼,心生憐憫,又見此洲位置極佳,就捐資建造了三間平屋,供奉觀音大師像,洲上還栽植楊柳,花草,使女尼棲身修行條件有所改善,方以恭在《鸚鵡洲庵記》中曰“余非敢好名,亦稍有裨于古跡而存今后之名勝耳!彼敃r把小洲取名為鸚鵡洲,后因與寶塔圩洲名相同,逐改名為小瀛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劉國恒在此建造三層高文昌閣,但未竣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劉雁題重建,更名為“鏡漪堂”他的立意是“將與志道者續(xù)盈科之義焉!碑敃r平湖科舉甚盛,前后十年間連續(xù)有人中榜眼,中探花、中解元。乾隆五十四年知縣五恒又重修,嘉慶三年(1798)陸拱斗與吳瓶齋重建“文昌閣”光緒十八年在小瀛洲建“瀛洲書院”,據徐恭時先生在1992年時回憶:“東湖東北的小瀛洲,要渡船以上。鏡漪堂寬,文昌閣三屋臨空,花木扶疏,周圍花墻,進內如入清涼境。記憶中隨父友長輩在此集飲……”。陸維釗《題東湖圖》詩曰:“無邊歲月悵東流,猶喜圖中有故邱。百里桑蔴來舊夢,一湖風雨感同舟。茫茫刧后蒼生淚,歷歷兒時竹馬游。莫嘆前塵同逝水,記曾文會小瀛洲!

      西浦魚罾景區(qū),將重建鏡漪堂,設釣鰲臺,樹“魚樂國”碑設置有關漁民生產活動的傳統(tǒng)實物,如魚罾網、簑衣、笠帽等等,洲外筑步行長廊,可以垂釣或捕魚,洲上以栽植觀賞花灌木為主,成為觀賞和游覽休閑的好去處。

      案山曉翠

      案山位于湖東六里塘以南,在東寶塔橋東北。東湖附近本是一片平原,并無山丘。北宋時海鹽縣令魯宗道(966-1029)在任期間二次到當湖,見東湖風景秀麗,心中十分愛慕,他想將來不當官了,就到當湖來住。他后來官至參知政事。卸任后,果然定居當湖,并建成四皋園,南皋園就在六里塘以南。為了造景,在平地上挖了一條河,將挖出來的土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如幾案,因而名為“案山”《當湖風土記》記載:“案山亦魯簡肅南皋舊址”簡肅,是魯宗道謚號。案山高僅數丈,山上植樹,置備石凳,供人坐息,小河上建木橋一座,便于游人往來。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記:“湖心有地一方,立塔以案風水,人呼之曰案山!痹谝郧埃藗冋J為城市是山水孕育而成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才有靈氣,一般又把城市正面?zhèn)扰缘男∩椒Q為案山,魯宗道建案山,自有其深刻含義和期望,果然在420xx年后的明宣德五年在這里建立了平湖縣城。明代李東陽作《案山曉翠》詩曰:“遠山青,青玉案。氣漫漫開爽旦。君不見樂游原上易黃昏,夕陽雖好空魂斷!彼寻干奖茸饔们嘤褡脸傻膸装福职寻干揭粠П茸鳌皹酚卧。明沈懋嘉當湖十景竹枝詞說:“蒙蒙曉翠濕弓鞋,天晴來上案山峰。從頭一望珠樓好,港口條條戲九龍。”標明案山草深樹茂,可以遙望東湖弄珠樓及九川匯流的美麗景色。案山附近曾植有大片桑林,案山河港中出產“烏背鯽魚”現(xiàn)在許多老年人中還流傳:“烏背鯽魚出案山,春食頭來秋食尾,一到冬里處處肥。”但是歷經千年風雨,案山在填浜造田熱潮中被夷為平地,已成平疇綠野。

      為構筑案山曉翠景區(qū)重塑山水風景,挖土擴湖150米,原面積減少48畝,使東湖東西湖面直徑大于300米,景區(qū)凈面積為106畝。重建案山,高12米,成案形,山上種植大樹,以增山勢。景區(qū)內依山傍水以植物造景,分成四區(qū):翠竹林區(qū)在案山南麓;銀杏楓香林區(qū)在案山北麓;紅梅臘梅園在景區(qū)北端;別具風韻的櫻花園在景區(qū)南端,沿湖濱廣植桃樹楊柳,顯示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風貌。

      主要景點有“東田社鼓”戲臺“六橋晴市”購物休閑街,大型激光音樂噴泉,臨湖100米長30米寬的金沙灘,以及觀水長堤、疏林廣場、竹林水徑、風鈴廣場等。古“東湖十景”中描繪農民慶豐收活動的,是“東田社鼓”,因此,設計了一個“東田社鼓”戲臺于景區(qū)正中,前面是噴泉環(huán)繞的玻璃舞臺,背景是大面積花崗石浮雕,刻意體現(xiàn)明清時代“社鼓”活動景觀!吧纭痹诠糯峭恋刂瘢劳辽褚步小白錾纭薄白錾纭笔桥f平湖民間廣為流行的風俗,尤以湖東一帶為最盛。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以“秋社”為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由村中有名望老人做“社主”,稱為“社翁”,籌辦牲禮佛祃,請民間藝人敲鑼擊鼓,祭土地神以保豐收,同時還有各種聽藝人說書等民間游東活動,直至深夜,然后將祭神后牲禮照例分享,是村民一年中最重大活動之一,也帶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它是過去農民真實的生活浪花!傲鶚蚯缡小币彩枪拧皷|湖十景”之一,清沈季友在《槜李詩系》附考中注:“湖有九派,中分六橋。”因此,是泛指環(huán)東湖的六座橋,清高廷梅詩曰:“曾記西湖有六橋,東湖仿佛比虹腰。新晴市上腥風過,買得鮮魚貫柳條!爆F(xiàn)在東湖新筑近3公里的環(huán)湖道路,橋梁數超過六座,因此選擇在案山曉翠景區(qū)內專辟一個“六橋晴市”休閑購物街,成為一個景點,它緊靠東寶塔橋,有一組現(xiàn)代商業(yè)購物餐飲服務建筑,周圍也有六座橋梁,環(huán)繞景點是“竹林水徑”小河,建有小橋相通,既是景觀,也可觀景

      南村書堆

      南村書堆景區(qū)的建成,彌補了古代“東湖十景”中南村書堆只留其名不見其形的缺憾,再現(xiàn)了眾多詩文中所描述的風致和意境,并且改為臨湖而筑,自成一組江南書院制古典園林建筑,又重現(xiàn)清代張園中十杉亭的杉風景致,成為東湖風景區(qū)環(huán)湖構建的園林中最成獨立體系、最具古典風韻、最耐人尋味、最有欣賞價值的景觀。

      景區(qū)濱湖長240米,占地25畝。在景區(qū)入口有一座石坊,上面“南村書堆”匾額題字是著名書法家駕滄先生的手筆,兩側柱聯(lián)則摘錄自東湖弄珠樓清康熙年間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勝地自多名俊彥”下聯(lián)是“他鄉(xiāng)無此好湖山!逼鋵嵞洗鍟阎勈篮茉,又稱南村書屋、南村書院、湖上讀書堆,其歷史比平湖建縣的時間還要長。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有個叫張纮的平湖人,別號南村,他喜好藏書,達到萬卷之多,他又喜好讀書,在縣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臺樓閣園林建筑,作為讀書、賞景、講學之處,因為他讀書不是死讀書,不作“村學究”式講學,又做過宮廷近侍的郎官,一下子吸引眾多名士來此講學,因而名聲大噪,張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書家。

      新的南村書堆景區(qū)主要景點是“九峰一覽樓,可以俯視東湖全景,又可遙望海邊九峰。另一景點日十杉亭,十杉亭又名“張園”,原址就在景區(qū)西部,曾是湖上名園,也是平湖一處歷史人文古跡,其最早主人是陸葇(1630-1699),他是康熙六年的進士,中選博學鴻詞科,御試翰林院詹事府諸官,康熙帝親拔陸葇第一,后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十杉亭是他的別業(yè)。名園后歸他的外甥知府張逢年,他又修建了凝香草堂、水明樓、芙蓉堤、得月廳、漱軒、水西云塢、聽雨居等園林建筑,特別是在院內臨水栽植杉樹,建造了十杉亭,坐攬東湖之勝景,四方名士游東湖登報本塔后,莫不再游十杉亭,F(xiàn)在新建的十杉亭,四角重檐,古樸典雅,可坐攬全湖之勝,更可發(fā)思古之幽情

      北原牧唱

      18畝,凈面積96畝,景區(qū)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牧笛悠悠,湖風陣陣,呈現(xiàn)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田野風光,是一座綠色生態(tài)園林。平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青山綠水之間,小橋流水之中,平疇綠野之上,負載了綿綿數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歷史。明代李東陽贊譽的東湖十景中《北原牧笛》是這樣寫的:“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兒唱歌牛載歸。兒家在原牛在坂,歌聲漸低人更遠。山蒼茫,水清淺!彼枋隽似胶辈克煷暹b,平疇綠野,一望無際,牧童騎在牛背上緩緩走來,具有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因此,在北原牧唱景區(qū)規(guī)劃建設中,努力注重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結合,注重歷史與文化的延續(xù),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嶄新的、綠色的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景區(qū)緊靠案山路,面臨東湖東岸,是一座不設圍墻、全部敞開的開放式園林,景區(qū)內設置十個景點,即平疇綠茵、水田霧森、牧童牛車、梅蹊竹徑、銀杏叢林、濱湖棧橋、梨花舒雪、玉蘭含笑、北原索橋、南國風情,同時還有農舍茶室、牡丹院、錦鯉湖、望湖樓等,景點之間,用花崗石和卵石鋪成園路,相互聯(lián)結,曲徑通幽,步移景異,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園林造園理念,追求新穎的環(huán)境感受,又體現(xiàn)了城市歷史文明的延續(xù),融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于一體,成為一座田園式園林。

      景區(qū)最大的特點是以植物造景,組織景觀,造就自然的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例如:“銀杏叢林”景點在景區(qū)北端的高坡上,由十八株大銀杏樹組成,大樹叢植,雄偉壯觀,綠蔭蔽天,深秋季節(jié)葉片金黃,自成一景!捌疆牼G茵”景點是6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就在叢林高坡的南側,置身其中,放眼四望,使人豁然開朗,心胸開闊!澳镣\嚒钡袼芎蛯嵨镉崎e地散落在草坪、水田、錦鯉湖畔。“水田霧森”景點采用水田噴霧方法,使景點內水霧繚繞,人歷其間如履仙境,耳畔傳來水車依呀,牧笛悠悠,再現(xiàn)古代詩詞中的詩韻意境!懊孵柚駨健本包c可以觀賞到紫竹、鋪地竹、金鑲玉竹菲白黃竹、箬竹、風尾竹以及綠梅、茶梅、臘梅、榆葉梅等!坝裉m含笑”景點設在景區(qū)南側坡地上,白玉蘭、紅玉蘭、黃玉蘭、廣玉蘭及樂昌含笑、深山含笑等在春日中笑迎貴賓。“梨花舒雪”景點是香雪海般的大片梨花,間植有香園、櫻花、枇杷、楊梅、粗榧、桂花、青梅以及果實可招引鳥類啄食的紅果冬青等!澳蠂L情”景點在最南端,有從國外引進的加拿列海棗、華盛頓棕櫚、芭蕉等。還有大量觀賞花木。北原牧唱景區(qū)是東湖的一塊翡翠碧玉,市民把這里比喻為杭州西湖的一角,是一座“天然氧吧!

    東湖導游詞8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東湖景區(qū)參觀游覽。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城區(qū)的武漢二環(huán)線與武漢三環(huán)線之間,因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而得名。景區(qū)面積73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為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區(qū),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qū)最大的風景游覽地。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由聽濤區(qū)、磨山區(qū)、落雁區(qū)、吹笛區(qū)、白馬區(qū)和珞洪區(qū)6個片區(qū)組成,楚風濃郁,楚韻精妙。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全國重點大學都坐落在東湖湖畔。東湖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毛澤東一生鐘愛東湖,將其稱為“白云黃鶴的地方”。20xx年4月27日和28日,在武漢東湖賓館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非正式會晤。

      各位朋友,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的景觀景點有100多處。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棋布,112千米湖岸線曲折,環(huán)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余畝山林林木蔥郁。武漢東湖風景區(qū)由聽濤景區(qū)、漁光景區(qū)、白馬景區(qū)、落雁景區(qū)、后湖景區(qū)、吹笛景區(qū)、磨山景區(qū)、喻家山景區(qū)等組成。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聽濤景區(qū),它是東湖景區(qū)的核心景觀之^7位于東湖最大的湖泊郭鄭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資本家周蒼柏先生的私家花園-—海光農圃,也是東湖風景區(qū)的第一個開放景區(qū)。主要景點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長天樓、魯迅廣場、九女墩、湖光閣、楚風園和中國內陸最大的東湖疑海沙灘浴場等。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磨山,這是東湖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既有優(yōu)美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磨山楚城,是武漢市最亮麗的旅游休閑勝地之一。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qū)的四大特色。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景區(qū)內千米軌道的磨山樹倒之謎,可謂千古難解之謎,為東湖景區(qū)添加了一層神秘感。著名的武漢大學,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筑錯錯落落散在櫻花、桂花等花木間,引來游人無數。

      各位請看,這是全長28.7千米的東湖綠道,被稱為最聰明、最健康、最有愛心、最干凈的綠道,是國內首條城區(qū)內的AAAAA級景區(qū)綠道,“它是離市民最近、最美麗的一條綠道!本G道串聯(lián)起東湖的磨山、聽濤、落雁三大景區(qū)。10月17日,在第三次聯(lián)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會上,東湖綠道作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發(fā)展計劃”主題論壇上的樣板工程向世界推介。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武漢歡樂谷,它位于武漢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歡樂大道196號,占地約210多萬平方米,是深圳華僑城集團繼深圳、北京、成都、上海后打造的全國第五個、華中地區(qū)首個歡樂谷主題旅游公園,是武漢市傾力打造的復合型、生態(tài)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大型文化旅游勝地。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東湖鳥語林世界。在這里,從各地征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余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只,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綠孔雀,還有國外的金剛鸚鵡、火烈鳥,非洲鵜鶘等珍稀鳥類,極具觀賞、科研價值。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磨山楚城,此城建于1992年7月,是東湖磨山楚文化游覽區(qū)的人口,設計古樸,氣勢恢宏。城門高23.4米,寬11米,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全長117米。陸門中門寬3.9米,兩側門各寬1.8米。楚俗尚紅,城墻采用湖北大冶紅砂石,題額“楚城”為甲骨文,由現(xiàn)代商史學家、甲骨文學家胡厚宣先生題寫,“荊楚雄風”匾額為著名書法家李鐸手書。

      各位請看,這是武漢東湖櫻花園,它與日本弘前櫻花園、美國華盛頓櫻花園共舉名為世界三大櫻花園,東湖磨山櫻花園與武漢大學櫻花一同撐起武漢世界三大櫻花之都的美譽,東湖櫻花園每年3月份至4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櫻花節(jié)。

      各位游客朋友,請大家看這是東湖梅花園,它與南京梅花山梅園、上海淀山湖梅園、江蘇無錫梅園共舉名為中國四大梅園,東湖梅花園每年2月份至3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梅花節(jié)。梅花是武漢市的市花。

    東湖導游詞9

      武漢東湖綠道總長達到10198公里,東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故此得名,現(xiàn)為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2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東湖綠道是我國國內首條城區(qū)內的5A級景區(qū)綠道它全長287公里,從梨園廣場開始,到卓刀泉北路截止慢跑全程大概需要45小時,散步能走上整整一天!東湖綠道串聯(lián)起東湖的磨山聽濤落雁三大景區(qū),將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

      描寫東湖綠道的美景有如下幾點東湖是我們家鄉(xiāng)武漢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春天,東湖的水清澈見底,微風吹來,粉紅的櫻花滿天飛舞,像正在下一場粉紅色的櫻花雨櫻花姑娘照著鏡子,給自己扎上粉紅的蝴蝶結,真是;錦州東湖綠道位于錦州市凌河區(qū)衛(wèi)東街全名錦州東湖森林公園,位于錦州城區(qū)東部公園西起云飛街,沿錦州母親河,小凌河一路向東延伸,占地面積約117公頃,是遼西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全的城市水景區(qū)。

      能東湖綠道位于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內,是國內首條城區(qū)內5A級景區(qū)綠道該綠道路面平整寬闊,公路賽車能進入公路賽車是在鋪砌的路面上進行的一種摩托車比賽形式;可以根據查詢東湖綠道防疫部門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4日,東湖綠道并沒有封閉,汽車是可以走的武漢東湖綠道位于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內,是國內首條城區(qū)內5A級景區(qū)綠道。

      東湖綠道將連接長江綠道東湖就像心臟,綠道是連接心臟的動脈,帶動整座城市的生態(tài)發(fā)展在長江日報舉行的微峰會上,市國土規(guī)劃部門介紹,東湖綠心將構建6+3區(qū)域網絡系統(tǒng),6條特色綠道線和3條區(qū)域聯(lián)絡線,總長124公里的.東湖。

      東湖綠道騎行攻略

      道路縱橫交錯蜿蜒逶迤,東湖的靈秀東湖的神秘東湖的氣韻東湖的宏大,都讓東湖游而不厭,重而不膩特別是東湖綠道建成開放后,游客絡繹不絕,無論青年人還是老年人,不管步行還是騎行,暢漾在陽光明媚春風拂面水天一色游人。

      東湖綠道一期共享單車停放點東湖綠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內,是國內首條城區(qū)內5A級旅游景區(qū)綠道,人流量特別大,為游客提供方便,共享單車數量有200輛余輛,因此最多武漢東湖綠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內,是。

      1湖中道梨園廣場至磨山北門,全長6公里這段綠道池杉林立簡潔開闊,游客在這段可以觀大東湖之氣魄綠道增加152米寬人行道,走在秀麗挺拔的杉林之下,芳草玉立微風拂岸,是不是心曠神怡呢2湖山道從。

      東湖綠道在武漢是非常受歡迎的,本篇小編要跟大家說一說關于東湖綠道這個地方要怎么去才最方便,相信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吧,那就快來看看吧1其實自駕開車去最方便,因為東湖綠道真的好長好長,開車選擇一個入口去還是比較。

      公交線路601路,全程約105公里1從武漢市步行約160米,到達沿江大道粵漢碼頭站2乘坐601路,經過8站,到達梨園廣場站3步行約320米,到達東湖綠道入口。

      我又向前走去,欣賞著東湖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念叨“東湖之勝,小西湖也啊!午餐時間到了,我回頭望著東湖的美景,緩緩地離開了東湖,我眼中的東湖綠道作文50字已贊過已踩過lt你對這個回答的。

      2022年9月份東湖綠道人多了武漢東湖綠道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并且這里還是武漢的網紅打卡景區(qū),也是市民休閑觀光,散步的好去處,也是國家5A級景區(qū)綠道,是一處非常值得游玩體驗的地方,更是一處騎行觀光勝地。

      東湖綠道在哪

      1、您好,東湖綠道花壇尺寸一般為2米寬,3米長,12米高,有一個橢圓形的花壇,由石板和石塊組成,壇邊緣由綠色植物環(huán)繞,植物以綠色植物為主,以花卉為輔,花壇中心放置花盆,花盆中種植有各種花卉,如玫瑰牡丹向日葵等。

      2、您好,您問的是東湖綠道上的景點一棵樹在什么地方東湖綠道是位于武漢市江漢區(qū)的一條綠道,全長約為9公里,沿著漢江兩岸,貫穿漢江兩岸的景觀綠道,沿漢江兩岸景觀綠道,沿漢江兩岸景觀綠道,沿漢江兩岸景觀綠道,沿漢江兩岸。

      3、東湖綠道有青草鰱鳙鯽魚餐條鱖魚鱸魚翹嘴魚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東湖綠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內,總長10198公里,為國內最長5A級城市核心區(qū)環(huán)湖綠道被譽為垂釣勝地。

    東湖導游詞10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qū)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qū)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

      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

      頃,漁舟蕩漾,青山環(huán)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

      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huán)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

      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

      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jié),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xiàn)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筑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

      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qū)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huán)境分為:聽濤、白

      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qū)。

      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qū),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么磨山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

      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臺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

      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qū)主要分為植物

      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qū),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xiàn)了江南藝術

      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qū)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qū),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qū),旨

      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展現(xiàn)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

      。楚國是最早修筑長城并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

      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xiāng)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墻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

      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楚人敢于打破陳規(guī),向

      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zhàn)!安圾Q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后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于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東湖導游詞11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您此次東湖之行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在這里,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最熱烈的歡迎。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師傅。×師傅有著長達十年的駕駛經驗,車技嫻熟,大家盡可放心乘坐。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將竭力為大家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盡興。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們武漢,則有美麗的大東湖,F(xiàn)在,我先介紹一下我們東湖的概況:東湖因位于武昌東郊而得名。它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面積大約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大,更是國內最大的城中湖。事實上呢,新中國成立以前的東湖并沒有現(xiàn)在這么漂亮,那個時候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就對它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和改造,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樣,現(xiàn)在的東湖,已經成為人們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的極佳去處了。

      我想大家一定記得這么一首詩句:“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沒錯,東坡居士的詩詞總是那么輕易就扣人心弦,他把千年的贊譽給了西湖,確實讓人驚艷羨慕。但是呢,朱德總司令在視察完東湖以后,曾這樣說過: “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那么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所以啊,小朱在這里建議大家在此次的游覽過程中,不妨過一把評委癮,睜大眼睛瞧一瞧,集中精力比一比,看大自然造就的這兩個姊妹湖,各有什么特色。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請大家?guī)Ш秒S身貴重物品隨小朱下車。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后,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qū)。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來自于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里沿湖垂柳拂岸,湖邊綠樹成蔭,也正應了杜甫的詩境呢。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它曾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水杉和恐龍一樣,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墒切疫\的是,1945年我國的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的利川市發(fā)現(xiàn)了水杉林區(qū),成為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fā)現(xiàn),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用它的剛毅堅強、耿直不阿來象征熱情奔放的武漢人民。這里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的市花是什么呢?沒錯,那就是不畏嚴寒的梅花。李白有詩言到“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正是來源于此。

      繼續(xù)前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樓閣,就是聽濤區(qū)的中心行吟閣了。它是為了紀念我們所熟知的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而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為了紀念他而來的,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剛開始楚懷王十分信任他?墒呛髞,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當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國家的滅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羅江抱石沉江、以身殉國了,F(xiàn)在的武漢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為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在行吟閣里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這位偉人的話,里面的這些珍貴的資料可千萬不要錯過了,我相信它對您的研究一定會有所幫助的。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話呢,眼前的這尊塑像是個不錯的選擇。它是行吟閣的一個標志,通高達6.8米,再現(xiàn)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的神態(tài),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后悲憤郁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蔽覀兾錆h新興崛起的武漢中央文化旅游區(qū)——楚河漢街修有湖北五大名人雕像廣場,其中漢街牌坊入口處的正是屈原雕像,大家有機會也可前去一看。好了,現(xiàn)在大家可以進去行吟閣里面自由參觀下。 請大家再跟隨我往前走,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保留著中國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筑就叫做“長天樓”,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里休息,接待國際友人。所以啊,這里布滿了偉人的足跡,大家可要好好沾沾這里的靈氣。站在長天樓上極目遠眺,會有一種“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長天樓的名稱正是來自于王勃的這句詩詞

      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著稱,而說到魚啊,其中又以武昌魚最為有名。別看這只是一條小小的魚,其實在它身上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國時期,吳王孫皓想從建業(yè)遷都到武昌,但是有一個叫陸凱的人不同意,于是就上書以“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來加以勸阻。而到解放后,由于毛主席經常到武漢來視察,他曾在當時的聽濤酒家吃過武昌魚,贊賞有加,在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中更是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由此可見武昌魚的名聲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傳開了。那我們今天中午呢,也會去嘗一嘗這傳說中的武昌魚,一起去體驗它的美味。不過小朱在此還要建議大家在吃魚的時候不妨數一數一條魚有多少根刺,因為啊,聽說正宗的武昌魚是有13根刺的,所以大家不妨做一回鑒定師,看一看我們吃的究竟是不是正宗的武昌魚。

      好了,各位親愛的朋友,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那么短暫,我們的東湖體驗之旅到此就要結束了。轉眼,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大家今天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時,如果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這次能和大家相識,我感到非常高興,也希望能有機會再次為大家服務。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全家幸福。謝謝!

    東湖導游詞12

      我們現(xiàn)在站的地方是崇和門廣場,我們前方那個巨大的湖就是我們今天游覽的目的地——東湖。臨海東湖之名,因緊臨臺州古城墻而得名,據說由宋朝的郡守錢暄開鑿而成,有的臺州小西湖之稱。

      我們走進正大門,就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圓形玄武巖,上面刻著蒼勁有力的“東湖”二字。請大家跟著我往右走,我們可以見到清澈見底的水塘,水塘里有自由自在地游動的金魚。同學們,你們看金魚搖頭擺尾的,是不是在歡迎你們?

      穿過彎彎曲曲的木橋,就有一座涼亭。這里空氣清新,參天古樹遮天蔽日,掩映在紅花綠葉之中,真是“人在景中行,如在畫里游”!

      再拐個彎,走過圓圓的大門,就來到青磚白墻的江南小院。院子里有一個老戲臺,上面沒有戲劇上演,冷冷清清的。那古老的'戲臺,如同上了年歲的老人,失去了它曾經的繁華。

      穿過小院,我們馬上就來到九曲橋。因為九曲橋四周都是水,別光顧著看景,還要注意安全哦!請注意我手指的建筑,那個八角三層、飛檐翹角的亭閣,就是“湖心亭”。湖心亭是全湖覽勝的佳處,古今游客在亭中留下了許多詩詞對聯(lián),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的確,倘佯在構造精巧、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之中,還有那看不盡的湖光山色,可以讓人忘卻一切疲憊!

      東湖還有樵云閣、錢園、兒童公園等,F(xiàn)在時間是2時30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活動,1小時后在這里不見不散!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希望下次還能給大家當導游。

    東湖導游詞13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大家此行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或是*導,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陳師傅,他的車技相當嫻熟,大家盡可放心地坐他的車。今天我們一起游覽的是東湖風景區(qū)。一路上您若是有什么問題,請盡管提出來,我將盡力為您解決。預祝咱們此次的東湖之旅玩的舒心,游的盡興。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們武漢,則有美麗的東湖。在到達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東湖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它的面積大約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灣之稱。那么大家看到車窗外東湖廣闊的湖面,優(yōu)美的風景,大家一定想知道東湖是怎么形成的吧?東湖瀕臨長江,在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這一片江湖之間,發(fā)育著一片沖積平原,在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的時候,長江水位上漲,水就流入這片凹地,等到汛期結束,枯水季節(jié)來臨時,水又無法外瀉。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東湖。事實上,在1949年以前東湖并沒有現(xiàn)在這么漂亮,那個時候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就對它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和改造,正如大家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一樣,現(xiàn)在的東湖,已經是人們休閑度假,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了!

      說著說著我們就來到東湖大門外了,現(xiàn)在就請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下車,前往風景優(yōu)美的聽濤風景區(qū)吧!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后,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qū)。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個地區(qū),可是后來卻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水杉和恐龍一樣,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墒切疫\的是,1945年我國的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fā)現(xiàn)了水杉林區(qū),并成為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fā)現(xiàn),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用它的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征熱情奔放的武漢人民。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jié)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的耀眼。

      繼續(xù)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蒼翠的竹子和松樹,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護坡了嗎?護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東坡居士所寫。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邊拍照留念,這樣就可以把東坡居士的真跡免費帶回家了!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云鄉(xiāng)。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就是聽濤游覽區(qū)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為了紀念他而來的。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剛開始楚懷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后來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當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國家的滅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羅江以身殉國了。現(xiàn)在的武漢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為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的仿木結構,它的平面其實是一個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閣里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這位偉人的話,里面的這些珍貴的資料可千萬不要錯過了,我相信它對您的研究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的。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話呢,眼前的這尊塑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是行吟閣的一個標志,通高達6.8米,塑像再現(xiàn)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tài),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后悲憤郁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

      由行吟閣過落羽橋是一塊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勢建了一個山形的長廊。由于臨近湖岸,所以取名為瀕湖畫廊。畫廊后金桂夾道,可直達屈原紀念館。

      我們游覽完以行吟閣為中心的行吟澤畔后,順路往前,就是東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碧潭觀魚,這是一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這里的小橋號稱九曲十八彎。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著稱,而說到魚啊,其中又以武昌魚最為有名。別看這只是一條小小的魚,其實在它身上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國時期,吳王想從建業(yè)遷都武昌,有一個叫陸凱的人以“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來加以勸阻。而到解放后,毛主席經常到武漢來視察,在聽濤酒家吃過武昌魚,贊賞有加,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由此可見武昌魚的名聲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傳開了。

      請大家再跟隨我往前走,我們看到的這座保留著中國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筑叫做“長天樓”,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里休息,接待國際友人。站在長天樓上,會有一種“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長天樓的名稱正是來自于王勃的這句詩詞。

      在長天樓右側是魯迅廣場,那里有魯迅的半身塑像,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剛才游覽的行吟閣剛好的聽濤區(qū)的南面,而魯迅廣場正好在北面。一個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個紀念新文化運動先驅,一南一北,正好遙相呼應。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感到如此的短暫,我們今天的東湖之行即將結束了,我們這個臨時的大家庭也即將分散到大江南北,在這里我感謝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對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以便下次再見時,可以為各位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再見了各位。

    東湖導游詞14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qū)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qū)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

      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

      頃,漁舟蕩漾,青山環(huán)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

      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huán)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

      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余萬株,在武漢有“綠色

      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jié),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tài),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xiàn)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筑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

      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qū)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huán)境分為:聽濤、白

      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qū)。

      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qū),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么磨山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

      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臺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

      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qū)主要分為植物

      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qū),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xiàn)了江南藝術

      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qū)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qū),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qū),旨

      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展現(xiàn)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

      。楚國是最早修筑長城并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

      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xiāng)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墻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

      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楚人敢于打破陳規(guī),向

      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zhàn)。“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后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于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東湖導游詞15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首都博物館。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馬好了。

      大家所在的這個博物館,修建于20xx年,20xx年5月正式開館,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博物館占地2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有兩層,地上有六層,是當今人們聯(lián)系歷史、現(xiàn)代和未來的場所。博物館展覽由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陳列構成。收藏文物5600余件。

      大家跟我進入的是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廳。這里的'展品多是北京地區(qū)出土的瓷器精品。請跟我看左邊的這件“昭君出塞”圖罐。這件景德鎮(zhèn)窯青花,高29厘米,口徑22厘米。漢朝宮女王昭君為了祖國,千里迢迢嫁到寒冷的塞外,她無怨無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人們紀念她,把故事繪制在瓷罐上?赐炅诉@件,請再跟我看右邊的黃底青花花果紋盤:黃色的底,藍色的花,色彩鮮艷,亮澤明顯,是明代皇宮獨具特色的品種,至今大約有500年了。據說明代皇帝對其是愛不釋手。

      瓷器精品講解到此結束,現(xiàn)在大家自由參觀,咱們20分鐘后原地集合。

    【東湖導游詞】相關文章:

    武漢東湖導游詞06-15

    東湖導游詞范文05-15

    武漢東湖介紹導游詞12-19

    武漢東湖導游詞13篇06-19

    導游詞長城導游詞06-22

    寧夏導游詞精選-寧夏導游詞10-14

    導游詞05-16

    關于桂林導游詞-廣西導游詞07-27

    桂林伏波山導游詞-廣西導游詞06-16

    紹興優(yōu)秀導游詞-浙江導游詞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