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貓》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貓》的教學反思1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中,我首先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進而介紹關于作者老舍的文學常識,激發(fā)學生想認識老舍筆下貓的興趣。
緊接著讓學生聽朗讀自學生字和詞語,并分析形近字,在扎實解決字詞的基礎上,指名讀課文,在檢查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下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之后提出大問題: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用筆畫出重點詞語,讀讀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并且想想作者在寫貓的性格古怪的時候,表達了自己什么感情?指導學生學習1至3自然段。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展示學習結果,最后,出示課件,使學生明確問題所向。然后順勢導入第4自然段,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問題: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來寫的?學生討論交流后再展示,同時出示課件點播指導學生學習。
整個課堂活而不亂,以問題引導為中心教學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本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
在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力求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和句子時,讓學生反復讀。分組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已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貓的古怪,貪玩,盡職等特點,然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談感受,學生在這一部分表現(xiàn)非;钴S,超出了原來的預想。有些學生直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概括出了主題。
讓學生自己從字詞句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來談收獲,真正的達到工具性與人文的'統(tǒng)一。
在拓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寫一個小練筆:介紹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學生動筆很快,好多學生通過模仿本課寫作特點介紹了自己了解的小兔子、烏龜、小狗等等。有些學生文章題目立意新穎,如:《我家傲嬌的小公主》《帥將—皮皮》《我家的小調(diào)皮》《爸爸的護衛(wèi)隊》等等,他們分別從外形入手,通過一兩件事寫清楚了動物的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擬人的修辭手法,整篇文章讀完動物們好像活了起來。接著順勢講解了文章的結構特點,學生一目了然。
最后,布置了作業(yè):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背給你的同桌聽。這樣設計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高效語文課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刻意感覺的無意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積累詞句,從而把這些詞句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另外,在課程設計中,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充分調(diào)動了其學習興趣。
語文是聽、說、讀、寫,語文是字、詞、句、篇,在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再接再厲,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語文能的培養(yǎng)。
《貓》的教學反思2
《貓》這篇文章非常簡短,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風趣親切,通俗曉暢,充分表現(xiàn)了貓性情的古怪和淘氣,表達了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訓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貓性格古怪特點的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再把描寫這些特點的句子劃出來,并反復朗讀,進而理解內(nèi)容。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只貓,倒像寫一個天真爛漫而又可愛的孩子。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盡職,作者就抓住貓耐心等老鼠這一事例來寫的。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說出它的一兩個特點,然后再分別用具體事加以證明。學生評價并幫助修改。很多學生有一點表現(xiàn)不錯,他們都能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來寫小動物,把它們當人寫。從學生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但是,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有待加強訓練。因此,我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寫出它的特點,強調(diào)一定要用具體事例加以表現(xiàn),寫出自己對它的喜愛之情。在結構方面,我要求學生也采用總分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從練筆的情況反饋來看,寫作的要求基本達到,這也算是一個收獲吧。
《貓》的教學反思3
今天王校聽課!我在昨晚的時候,做了一個主意,我要按照我平時講課的方式去講解這一堂課!這樣,我能聽到我平時上課的'不足,幫助我成長。
講課過程,總得來說,自己比較滿意。能夠按照我的預想進行,也沒有出現(xiàn)失控的事件。
對于今天的課程,我有如下反思,
1.我在授課中,出現(xiàn)了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內(nèi)容完事后對比學習目標進行總結。但是,因為是第一次用,也有錯誤,我沒有讓學生提前去閱讀學習目標!我只想悄悄地說,我忘了。
2.板書設計不合理!板書是我的死穴,今天因為內(nèi)容有點多,所以板書感覺很擁擠。我要好好設計。
3.對于關鍵點總結不夠,導致習題的完成出現(xiàn)困難。我檢討!
4.有點被學生帶偏了,后半段時候,分析有點分析不出來貓的可愛。我應該換一個方式引導,這個沒有做好。
放學后,我去找王校評課了。王點,校長夸獎了我,真的好高興!但是,她也指出了幾個關鍵的點~1.課文讀的不夠多,2.引導總結不夠,3.習題時間不夠。王校長指出我模式的不足,我很受益!加油,快放假啦。
《貓》的教學反思4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運用童話故事中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更投入歌曲演繹。通過實際教學,我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歌曲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喜歡唱的,有些和學生實際背景不符合的歌曲,教師無論用多大的勁,學生都不能很好的表現(xiàn)。在音樂課堂中融入童話故事的形式。 《貓虎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44拍、五聲羽調(diào)式、一段題結構。歌曲是兩段歌詞的分節(jié)歌,幽默詼諧,很有童趣。歌詞的背景來自一則民間傳說故事。在歌里,貓搖頭擺尾的裝師傅,騙老虎,說獅子、豹子都是貓,讓老虎俯首稱臣。開始的'兩樂句用前倚音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了貓兒狡黠的神態(tài)和腔調(diào)。第三樂句采用了重復的節(jié)奏,吻合了歌詞敘述的語氣,似說似唱,儼然是一副師傅的形象在教誨老虎。最后一樂句旋律出現(xiàn)了全曲最高音,表現(xiàn)了貓騙得老虎后得意的樣子。歌曲有民歌濃重的說唱風,很適合學生邊唱邊表演,尤其適合男孩子們表演。
本課的設計,我揣摩學生的心理以故事為主線,但在開頭我有些拖,入題不太明確,今后在導課時應注意!但本課在音樂課時效性方面,我充分做到把知識砸實,講清楚講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在今后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專研,更好的做到背學生背教材!
《貓》的教學反思5
一、背景分析
《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它們分別是《貓》、《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前兩篇課文從體裁上看是敘事性散文,《華南虎》是現(xiàn)代詩歌,《馬》是科普說明文,《狼》是敘事性的文言文,這體現(xiàn)了編者編寫教材的同一題材、主題相近而文體裁不限的選編意圖。
編者在“單元說明”中說:“這個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fā)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fā)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薄皩W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鮮明,言之有理!本幷邔τ谶@一系例文章,提出了閱讀要求。同時,編者結合《貓》這篇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給出了閱讀性提示:“貓,因為它的活潑乖巧而被許多人喜愛。和人一樣,每只貓都會有各不同的性格。作者的家里就曾經(jīng)養(yǎng)過三次貓,這三次養(yǎng)貓給他帶來了不盡相同的感受,有快樂,有辛酸,有憤恨,甚至還有無盡的懊悔……”。課文后的“研讀與練習”第一題“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說說第三只貓與前兩只貓的區(qū)別。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及文章思路的理解;第二題“第二只貓丟失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谌回埶篮螅髡哂謱懙溃骸源,我家永不養(yǎng)貓。’試著聯(lián)系課文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边@道題的設置主要是要求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體現(xiàn)出的情感。第三題“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jīng)錯怪過別人或是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并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边@道題編者的意圖是學生能結合文本的理解能把自己的視野拓展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與感受。
動物是人類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動物與人應該怎樣享有共同的生存空間,人類與動物之間要怎樣的和諧相處,了解這些問題,對進入初中不久的學生來說自然是饒有興趣的。閱讀這類內(nèi)容的文章,不僅適合中學生的心理,同時對培養(yǎng)他的趣味與情操是有好處的。
二、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的確立在形式上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內(nèi)容上要依據(jù)教師對文本及學情的分析與認識。它一方面預設的,同時它又是在教學過程中生存的,所以,它既具有預設的特點,又具有生存的特點。根據(jù)以上對《貓》所處的這一單元背景、文本本身、學情認識的分析,可以預設如下教學目標:第一、啟發(fā)學生有理有據(jù)地說出作者描寫三只貓的相同與不同,并能說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比手法的運用與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能有效解讀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第三、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領悟,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的明辨事非、反對主觀武斷的價值觀,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弱小動物的關注與同情。
三、教學策略
堅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與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說出自己的獨特認識與體驗。具體地說,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發(fā)現(xiàn)并解決閱讀文本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提出閱讀文本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地學習,將學生分成六小組,互相解決各自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地學習,引發(fā)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臨時生存的問題,并啟發(fā)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的內(nèi)含與意義。在方法上,采取學生自學成果展示,學生合作討論交流,教師組織與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學方式,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組織教學權留給教師,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
。ㄒ唬┮蛔x文本,整體感知。
。1)畫出自己難理解的詞語,結合句子識記、理解、掌握它。
。2)畫出難以理解的句子,自己或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3)小組討論,生存一個或幾個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4)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提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二讀文本,質(zhì)疑思考。
。1)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并交流對方提出的問題,形成討論結果。
(2)各小組派一個代表說說自己組內(nèi)的討論結果。
問題預設:
。1)文章寫了幾只貓?作者在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中,哪一次養(yǎng)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能把握課文內(nèi)容重點。)
。2)試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說說第三只貓與前兩只貓的區(qū)別。(讓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內(nèi)容篩選和整合有效信息。)
。3)課文主要寫第三只貓,那么把寫前兩只貓的內(nèi)容刪去怎么樣?(讓學生體會文章對比的寫法,把握文章的脈絡。)
。4)文章寫“我”三次養(yǎng)貓,“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變化?找出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讓學生能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品味作者的情感,重在句子的朗讀,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
。5)從作者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中,你領悟到了什么道理?(讓學生有理有據(jù)地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題。)
。ㄈ┤x文本,拓展延申。
問題預設:
(1)假若第三只貓沒有死,你認為“我”有改正過失的機會嗎?說說你的看法。(讓學生能結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探究,說出自己的思考。)
。2)被別人冤屈或知道自己無端冤屈了他人,滋味都是不好受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請說說你的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讓學生能結合對文章的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解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的目的。)
對教學過程施行的說明:整體感知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自學與組內(nèi)合作討論交流,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質(zhì)疑思考部分的問題預設是教師與文本對話過程中形成的,但是學生展示的問題是不是這些,應據(jù)學生自學情況而定。不過,學生展示了提出的問題之后,教師通過巡查,可以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疑惑進行歸納,有的可能就是教師預設的問題,這可以按預設的教學方式解決,有的可能是教師沒有預設到的而的確又是有價值的問題,這需要教師有相當?shù)慕虒W機智,同時也需要教師對文本有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解決。這施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絕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學生能解決的一定讓學生說,不能解決的要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絕不越俎代皰。
五、教學反思
。ㄒ唬┙虒W設計理念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閱讀提出了具體的階段目標,“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薄靶蕾p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睙o疑,教學這篇課文讓學生“讀”與讓學生“說”便是重點。
學生閱讀文本的方式有多種,有朗讀和默讀,有精讀、略讀和瀏覽,要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對課文語言文字進行整體性品味和理解,深層次地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真正理解作者寫三次養(yǎng)貓經(jīng)歷中所表達的思想。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一讀文本,整體感悟”、“二讀文本,質(zhì)疑思考”、“三讀文本,拓展延申”為主線貫穿,體現(xiàn)出由淺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性,最后由文本到生活,期望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同等起來,擴大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之所以這么強調(diào)“讀”,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笔聦嵣希谡n堂上,學生通過自主性的閱讀,生成了許多教師沒有預設到的有價值的問題,如,第三只貓明明是不被喜歡、令人可厭的,為什么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死會比前兩只貓的亡失要“更難過得多”?又如,寫第二只貓時,作者提到了周家丫頭和“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有何用意?再如,作者寫自己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是告訴我們嚴于律己的做人還是告訴我們要善待弱小的生命?學生不自主閱讀,是提不出這些問題的。
讀是情感體驗,情感認同,也是一種感悟。在施行“找出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的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朗讀、評說,教師的擇機引導、指導朗讀,師生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學生自主地找出這樣三句話來朗讀與評說:“我心里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個月來相伴的小侶!”“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咒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睂W生通過朗讀,讀出了辛酸、憤恨、悵然、傷感、懊悔,語調(diào)有輕有重,有緩有急,有高有低,很好地體味了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如果說學生“讀”是隱性的思考,那么,學生“說”就是顯性的。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教師要鼓勵學生能根據(jù)閱讀作品說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與感受,能品味作品的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言說,或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自己的思考,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也彰顯了學生的智慧。如在對三只不同的貓的認識上,學生這樣說:“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運用了動作描寫,寫貓逗玩的動態(tài)、情態(tài),栩栩如生,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貓;“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shù)仫w過時,它也會飛撲過去捉。”——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小黃貓晃著圓圓的腦袋,睜著圓圓的眼睛,長于爬樹、善于捕捉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這是一只活潑而有趣的貓;“冬天是早晨,門口蜷伏著一只很可憐的小貓!薄垇淼臅r候是冬天的早晨,它給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為冬寒與饑餓所殺,“蜷伏”一詞,表現(xiàn)出這是一只很可憐的貓。
。ǘ┱n后反思
這節(jié)課,從教學的出發(fā)點上來說,是想通過學生的自主的讀、合作的讀、教師引導的讀,通過學生展示生存的問題,然后學生自由言說、教師點撥學生深層次的言說達到對文本的理解,并把對文本的理解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教學流程做到了嚴謹有序,如果從學生的實際收獲來看,不謙虛地說,已達到了預計的教學目標。但是,從最終的課堂呈現(xiàn)狀態(tài)來看仍有幾點值得反思:
。1)教學設計理性有余而趣味不夠。
教學設計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學程序的設計基于自己學習文本的認識。想通過學生的讀與說,通過教師的一步一步點撥激發(fā)起學生的思考、發(fā)言,可惜的是只有一部分同學的思考、發(fā)言,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認同別的同學對文本的理解,學生不處于一個“頓悟”的狀態(tài),不是在一種非常融洽和諧的師生交流中“豁然開朗”而獲得認同,這不能不讓人反思在學情預估和教學設計上存在問題。
教學設計做到嚴謹有序,同時也就有效,這樣理性的成分便多了。但是,結合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如何做到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有趣,且又能適合學生的閱讀心理,只采用一種“對話式”的教學形式,就暴露出對學情預估不足與學生的閱讀心理把握不準。
。2)教師調(diào)控不夠機智
在節(jié)課中,教師應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但絕不是教學的旁觀者。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考,激起學生思想的火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者過多的依賴于已預設的教學設計,過多的擔心達不到預設的目標,教師自己的思路受到了教學設計的“監(jiān)控”,所以,課后一些老師說我對學生的一些有價值言說聽而不聞,而這些自由言說恰恰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亮點”、“出彩點”,教師為什么不適時引導、追問,把對問題的思考推向深入?由此看來,教師怎樣機智靈活地改變已生存的教學預設,調(diào)控好自己,又能對學生活動進行有效地調(diào)控,是值得思考的。
《貓》的教學反思6
上周,廖老師執(zhí)教公開課《我是貓》,這堂課她要到三臺去上,因此請了蔣老師,謝老師來聽課,并作討論修改,因此這堂課上了兩次。
第一次結束,廖老師大概沒有信心,課文沒有完成,照蔣老師的話說“還在門外游”。他們討論并再次確定了教學設計。《我是貓》這篇課文難度較大,篇幅長,內(nèi)容理解不容易。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日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辛辣的筆觸,用擬人化的手寫了一只貓偷吃年糕并發(fā)現(xiàn)了三條真理的過程。文章的重點是體會作者對弱者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冷漠的不滿與憤怒。教學的難點是在讀懂作者描寫的每一個場景的根底上,理解感悟三條真理的含義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但對于五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讀了課文恐怕令他們捧腹大笑的是小貓吃年糕被粘住的為難和狼狽,也是讓他們最感有趣的地方。所以,當時名師們確定不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三條真理的含義,只抓住“有趣”入手,即“拔年糕”,然后引申到寫作方法的概況,最后學以致用練習說話。第二次再上,層次清晰,目的明確,課文很輕松就完成了。上完課,名師們再次做了細節(jié)修改。蔣老師說“終于游進門了”。
我參加了這兩次聽課、評課,最大的收獲就是領略到了怎樣處理一篇課文,化難為易,上出特色,當時謝老師再三叮囑我們再去上課時“不要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再去上課時,孩子們對廖老師上的動作表演還意猶未盡,邊讀邊表演十分有趣。到底要不要上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卻猶豫了:不上吧,課文最后一局部怎么理解呢?如果,考試又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不是失誤嗎?后來,我采取了看圖就理解的方法: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每個人的表情,換位思考說話:如果我是那只倒霉的貓,在表演丑劇時,心里會怎么想?這樣學生很自然就領悟出了“憤怒、不滿”的思想感情,我也就做了適當小結。
有時公開課的上法是可以借鑒,但面對教學考試時,又想面面俱到,生怕知識點沒有講到位。因此,有時聽完課是沖動萬分,恨不得自己也能那樣上,到達那樣的效果,但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時,覺得有的教法是可看而不實用。這就是公開課與平常課的距離。 《貓》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幽默親切,平實無雕琢的語言,表現(xiàn)出貓性格的乖僻,以及剛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閱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說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并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乖僻”。教學時,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乖僻,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比照,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聲音來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良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yōu)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
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貓》的教學反思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細致、生動地描述了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復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以及“貓和人”的和諧情趣。如學習第二節(jié)時,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體驗,深化對“蹭”的感受,體會“人和貓”的和諧情趣。
接下來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主要手段,通過自由朗讀第四節(jié),讓學生感受小貓滿月時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但在這節(jié)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盡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其次、是讓學生齊讀課文,一定程度上沒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讀理解,不能由老師設定模式來約束學生。
第三、是在學生評論其他同學讀課文時,評語不是很豐富,比較刻板,應引導學生使用多變的語言評價。
通過本課的學習,覺得自己在蛻變。盡管現(xiàn)在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堅信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在我不斷的努力下能夠更快成長。在這里也感謝親愛的老師們,你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給予我無窮的力量。
《貓》的教學反思8
活動剛開始,我便出示有趣的胖貓圖片,讓孩子們認識故事的主人公莫格,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并以莫格的語氣跟小朋友們問好,孩子們也很熱情地跟莫格打招呼。接著我以莫格為何變得這么大為突破口,讓孩子們積極猜測,將孩子們自然地帶到故事中。我以分段欣賞故事,幫助孩子們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體驗故事的有趣性。在此環(huán)節(jié),我重點讓孩子們學說了“先……然后……再……”的句式。當我問到莫格變大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有說是好事的`也有說是壞事的,真像是一場精彩的辯論賽。最后我總結了一下:莫格的變大,雖然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為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緊接著孩子們完整欣賞了這個故事,讓幼兒更好的感受故事,在理解這個故事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后還會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有幾個孩子天真地希望莫格變大后可以幫助他們摘云彩面包,他們的想法真是太可愛了,引來了一陣歡聲笑語。
在這個活動,我給予了孩子們足夠的想想和創(chuàng)編故事的空間,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征,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征合理創(chuàng)編;顒娱_展得很順利,大部分孩子能很自然地說出“先......然后.....”.的句式,但對于再這個字眼還是很陌生,在日;顒又羞是要多加強。
《貓》的教學反思9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作者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閉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說,是閉住呼吸,有的學生說是抑制呼吸,我讓學生去查字典,“凝視”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xiàn),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在這個詞里看出了毛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后,我讓學生也閉息凝視盯著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里憋得慌,我繼而啟發(fā)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著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著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么?”經(jīng)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
。作者在寫貓時,采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熱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yǎng)花,他家里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比缓笞寣W生看書理解,他這么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臟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里,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覺得可愛。都舍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不足:課上讀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讀來有待提高。缺乏讀寫結合的滲透,這也是學生寫作文弱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重寫法的滲透。
《貓》的教學反思10
后石羊小學《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xiàn)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diào)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fā)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xiàn)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jié)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后將終身受益。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讀?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臟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歡貓呀!”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笨梢姡鹬貙W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讓學生經(jīng)過充分的朗讀,獲得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jīng)驗碰撞、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
反思這節(jié)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這到底該怎么辦呢?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的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薄Ⅲw會作者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有感情朗讀課文。
。场⒓て馃釔凵畹那槿,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激趣
。薄熣故尽柏垺眻D片,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有什么特點?
生答后師板書:
性格古怪、淘氣可愛
。、談話激趣:
老舍爺爺是一個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具體的法寶到底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你們愿意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上你智慧的鑰匙,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悟?qū)懛?/strong>
。、學習前三個自然的寫法:
、 引導理解“古怪”的意思。
、 師問: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貓的性格古怪?
、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是如何把這些特點寫具本的。
、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齊讀。
② 了解貓“老實、貪玩、盡職”各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 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fā)現(xiàn)把文章寫具體的第一個法寶是:
運用具體的事例把特點寫清楚。
④ 師小結提示:
因為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平時什么都怕,有時又很勇猛,這些特點看起來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實,所以作者說貓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說課文前三個自然段都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 讓學生發(fā)現(xiàn)把文章寫具體的第二個法寶是:
圍繞中心意思從幾個方面具體寫,也就是先總述后分述,文章才會顯得有條理。
⑷ 指名讀1、2、3自然段,要求:
讀出古怪的語氣,生互評。
2、學習第4自然段:
⑴ 默讀第4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感悟到小貓的淘氣可愛?
⑵ 讓學生從閱讀中感悟作者把小貓?zhí)詺饪蓯鄣奶攸c寫具體的法寶是:
抓住動作進行細致刻劃。
、 有感情齊讀第4自然段,表現(xiàn)出貓的淘氣可愛。
三、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薄熞浴罢f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為例,示范如何品析詞句。
。、由學生發(fā)現(xiàn)品析詞句的方法(找──圈──悟──讀)師加以肯定,并通過投影出示“學法”。
。场⑸罁(jù)學法在課本上批注,然后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師相機補充。
。、思維拓展:
通過交流,我們深深體會到主人是那么愛貓,假如你就是一只貓,主人那么喜歡你,你會怎么做?
6、相機引出問題:
老舍爺爺是怎樣表現(xiàn)貓和他的親密關系呢。
。、通過理解“蹭”的意思,領悟老舍爺爺用詞的.準確性。
。浮熜〗Y:
老舍爺爺這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作者把貓當朋友,當家人,當孩子,體現(xiàn)出“人愛貓,貓親人“的人間真情。
9、生有感情朗讀全文,要求:
能體現(xiàn)出“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
四、總結全文,激發(fā)情感
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找到了那么多寫作法寶。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可在老舍爺爺?shù)墓P下卻是那么可愛。這說明了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感受。我們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還能創(chuàng)造美。
五、布置作業(yè),寫法遷移
課外觀察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并把觀察所得寫成一篇觀察日記。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為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做到“活而有效”,我剛開始時通過談話激趣,激起閱讀課文的興趣。接著通過引導學生學習1~3自然段,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我覺得通過這樣有效地學習,能較好地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然后安排“品味詞句,體會感情”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有意作個示范,讓學生明白怎樣講析,在此基礎上,再放手讓學生自主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情況,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后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點撥,深化和評價。我覺得這樣較能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研讀課文,有效鍛煉學生提取、處理信息能力,從而把反復誦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擺脫以繁瑣提問作情節(jié)分析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享有充分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說。這樣既可以激發(fā)他們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fā)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將“讀、說、悟、寫”融為一體,將學生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但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深深覺得如果課前能準備一些“小貓?zhí)詺饪蓯邸钡膭赢嫽驁D片,也許效果會好一些,從觀察動畫入手會更直觀地感受到貓的“淘氣可愛”。
【點評】
江賽卿老師經(jīng)過充分準備和精心設計,于11月1日上午為我們上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貓》的公開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展示出了江老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給聽課者留下較好的印象,我們四年段語文教師聽了這節(jié)課后認為有如下特色:
。、教師能熟悉教材,目標明確,圓滿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2、指導到位,從詞、句、片斷品析、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的滲透等方面都淋漓盡致地展開,如對第一自然段的指導“貓”有老實、貪玩、盡職的特點,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或明白了什么),一層一層地由淺到深地引導學生分析,最后再從教師的領讀,學生的接讀,讓師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3、教師能充分發(fā)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學生的動手、動腦、合作的能力都得到較好的訓練。
。、教師在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和相信學生,課堂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采用積極性評價。
要說不足嘛,那也是難免的,本節(jié)課缺少的是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訓練,沒有留下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傊,我們認為這節(jié)課雖然樸實,但也精彩。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執(zhí)教者與作者之間人文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關注生活,留心身邊的事物,用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正如老舍先生在《養(yǎng)花》一文所說:只要會開花,我就高興,至于花開得大小我是不計較的。
《貓》的教學反思12
小貓非常的可愛,在生活當中也非常的常見,既然是認識動物,本節(jié)活動首先讓孩子們觀察貓瞇的外貌特征,然后通過圖片比較貓瞇和小狗的不同,讓孩子們對小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達到教學目標。
小班幼兒有好奇心、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課程的開頭以情景引題,肯定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觀察圖片的同時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大膽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增長更多的知識;顒诱n后我的反思如下:
1.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本節(jié)活動因為要出示貓的實例來吸引幼兒,但又怕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都在貓的身上而不注意回答老師的問題,由于這個顧慮,我便把出示貓的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課程的最后,導致最后貓的出現(xiàn)沒有起到太大的意義,所以還是應該將貓放在引題部分出現(xiàn),吸引孩子注意力,同時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2.用詞的準確性:
在課程當中,沒有注意自己的措辭,將兩只耳朵說成了兩個耳朵,在孩子心中造成了錯誤的引導,以后要注意。
3.重復幼兒的答案:
在提問過程中不自覺的重復了幼兒的答案,這樣的做法很不妥當,當幼兒回答對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shù)闹貜驼_答案,進行鞏固,但當孩子的回答不正確時沒有必要在重復他的答案,以后這一點還需注意。
每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都是一次經(jīng)驗的積累,希望那個自己在不斷的積累經(jīng)驗中鍛煉自己,有所進步。
《貓》的教學反思13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說的是一只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么滋味。于是分別向燕子、蜜蜂和青蛙請教快樂是什么?可是不同的人對快樂的說法都不一樣。波斯貓覺得他們所說的都沒有什么快樂的,它非常失望,仍然為找不到快樂而衰嘆。課文借這一故事告訴我們,依賴別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樂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服務別人,奉獻社會,才是最快樂的。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用以下幾點方法:
1.以讀為主,探究分析,讀中感悟,指導朗讀!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讀、個人讀、男女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銜泥造窩、蜜蜂采蜂釀蜜、青蛙捉蟲保衛(wèi)莊稼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整節(jié)課,我非常注重朗讀的指導,除了老師范讀外,我還以各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波斯貓聽完燕子的回答后那種瞧不起的的態(tài)度,我做了個瞧不起”的表情,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模仿老師并帶著表情邊朗讀,既降低了難度又達到了效果!在指導朗讀青蛙回答波斯貓“捉害蟲、保衛(wèi)莊稼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句話,我先讓學生觀察圖,青蛙回答時做了什么動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后全班同學和老師朗讀這句話也帶著動作一起朗讀,朗讀指導就水到渠成了!
2. 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勞動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的道理。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采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并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只青蛙一天捉70多只害蟲,一年能捉15000多只害蟲此時,讓學生感受青蛙為人類的貢獻。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
4.學習中穿插游戲。為了鞏固上節(jié)課的生字詞,幫助本課的朗讀,我在講授新課前設計了一個“和諧號”多人座火車,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復習上節(jié)課的生字詞,學生的興趣非常濃,積極性高,效果很好!
5.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chuàng)造快樂。
不足之處:課堂銜接語言要設計精準到位,思路清晰,表達完整,問題設計要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同時關注學生們的思維動向,及時調(diào)整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貓》的教學反思1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語言風趣親切,表現(xiàn)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反思之一:通過檢查預習,理清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分兩部分;大貓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其實是流露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兩者聯(lián)系起來考慮,學生就不會只覺得貓只是有古怪的性格了,其實古怪就是貓最可愛的地方。注重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使學生懂得古怪的背后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如: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師就隨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邊讀邊圈出有關貓性格的詞語,先讓學生找出表現(xiàn)貓性格特點的三個重點詞語——老實、貪玩、盡職。結合描寫老實、貪玩、盡職的句子,抓住“吧,呀,呢”以及“非---不可”等詞句,通過學生各種形式的讀,以及老師的指導,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與關心。那么學生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的理解,就很透徹,很全面了,原來作者寫貓的古怪,這是作者喜愛貓的原因啊,這樣的閱讀教育教學,真正體現(xiàn)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反思之二:在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努力體現(xiàn)“教—扶—放”的思想。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閱讀方法;然后,歸納方
法,指導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最后,讓學生獨立閱讀第3自然段。教育教學中不平均使用力量,體現(xiàn)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鼓勵學生用表演、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比較等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反思之三:注重講練結合,感悟和訓練并舉。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本課教育教學力圖在閱讀的實踐中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讓學生根據(jù)填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練習,滲透了“利用總起句”歸納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如,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部分時,三次出現(xiàn)的練習,一次是檢查預習時,讓學生填一填,找到了貓的三個性格特點“老實,貪玩,盡職”。二是用“我從-------這個句子(詞語)中體會到貓的-----!本涫絹砘卮饐栴}。三是完成作業(yè)本的照樣子,改寫句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運用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和捕捉重點詞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理解文本的能力。
反思之四:抓住“可是和關聯(lián)詞語”,理解貓性格中的矛盾點,寫出了貓性格特點“古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連詞成句,成篇的方法。
《貓》的教學反思15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xiàn)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的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課教學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自讀自悟,想象感悟等方法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nèi)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2、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課的詞語。
(2)學習作者用具體事例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愛貓,貓愛人”的情感。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2)在閱讀中體會大貓的古怪,小貓的淘氣。
二、教學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文生字,搜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2、教師的教學準備:分析文本,進行適合班情學情的教學設計,制作簡單適用的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耄ぐl(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那你們對喜歡的動物了解嗎?好,上課前我們來玩一個做動作猜常見動物的游戲,愿意挑戰(zhàn)嗎?(幻燈出示游戲規(guī)則:一個同學上臺做動作,其他同學猜動物名)真不錯,看來咱們班同學真是動物的好朋友。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非常喜歡動物,他還特地為他的動物朋友寫了一篇文章呢!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老舍先生的《貓》。
2、師生一起寫課題并齊讀課題。
3、師:老舍爺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吧。(幻燈出示:認識老舍爺爺)
4、師:老舍爺爺一生除了寫作之外,還有兩大愛好:養(yǎng)花和養(yǎng)貓。那么他是如何把自家的貓介紹給我們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結合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在相關的句段旁邊做上標注。(幻燈出示自學要求:A、課文一共寫了幾種貓?B、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詞或句子來概括。)
二、初讀——感知貓的特點
師:看到同學們胸有成竹的樣子,收獲一定挺大的,現(xiàn)在來匯報一下吧。
預設:生:課文一共寫了2種貓,大貓和小貓。(板書)
師:同學們第一遍沒有白讀,找的很準。接下來,請你們迅速瀏覽課文,能不能分分層次,哪幾段寫大貓,哪幾段寫小貓。
生:指名學生答。
師:看來這個問題你們都讀懂了,都迫不及待地搶著回答了。(板書:1-3 4)
師:現(xiàn)在交流第二個問題。
生:學生交流。
師:教師相機(板書:古怪 可愛)
。ɑ脽舫鍪緝蓚句子:)
師:這兩個句子在文中叫什么句?(中心句)
生:學生齊讀句子。
三、品讀——體會“古怪”和“可愛”
1、了解大貓的古怪。
師:課文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薄肮殴帧笔鞘裁匆馑迹
預設生:古怪指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讓人覺得詫異,感到生疏罕見。
師:本課指貓的性格特別,讓人難以捉摸。
師:那么,貓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課文1-3自然段,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并說說你的體會。
師:我看大家已經(jīng)學完了,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預 設
生1:我從哪句話讀懂了貓很老實,有時候又很貪玩。(幻燈出示句子)
師:貓既老實又貪玩,的確古怪。(板書:老實 貪玩)
生2:我從哪句讀懂了貓捉老鼠時很盡職。(幻燈出示句子)
師:是呀,多古怪的貓,說它貪玩吧,可是抓起老鼠來又毫不含乎,盡職盡責。(板書:盡職)
生3:我從哪句讀懂了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幻燈出示句子)
師:你很會讀書,對比著體會貓古怪的性格。(板書:溫柔可親 一聲不出)
生4:我從哪句讀懂了貓很膽小又很勇猛。(幻燈出示句子)
師:膽小而又勇猛,多么矛盾的性格,多么古怪的性格。。ò鍟耗懶 勇猛)
師:同不們可真了不起,一下子把貓的性格全找出來了。下面請你們選擇最喜歡的一個貓的性格讀一讀,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指名學生讀。
2、體味小貓的可愛。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交流,發(fā)現(xiàn)大貓把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于一身,真可謂是與眾不同!其實,老舍爺爺筆下的小貓更可愛。下面,請XX同學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小貓可愛在哪里?(幻燈出示句子)
生:學生讀。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吧。
生:學生交流匯報。
師:相機總結板書(玩?zhèn)沒完沒了 撞疼了也不哭 摔跤打秋千)
四、悟情——人愛貓,貓親人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覺得老舍爺爺筆下的貓還像貓嗎?(不像)倒像是一個(小孩)。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大貓這么古怪,小貓這么淘氣,我要是貓的主人,非把他們送人不可。老舍爺爺?shù)南敕ê臀乙粯訂?(不一樣)那老舍爺爺是什么態(tài)度呢?(板書:愛貓)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你見了他,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師:貓把家里搞的枝折花落,老舍爺爺非旦不打它,反而覺得天真可愛,真是從心底里愛貓呀!還有這們的句子嗎?
生:如果學生沒找到,就(幻燈出示句子:它要是高興給自己解悶)
師:稿紙上的梅花指什么?
生:貓的腳印。
師:明明就是貓的腳印弄臟了稿紙,卻說成是“小梅花”;明明就是貓的叫聲而已,在老舍爺爺聽來卻是那么——(豐富多腔 美妙長短不同等)
師:早上同學們專注地上了兩節(jié)課了,我看都有點疲倦了,我們一起放松一下,體驗一下貓豐富多腔的叫聲,有興趣嗎?
。ɑ脽舫鍪荆
如果貓剛剛吃飽喝足,它也許會心滿意足地長叫一聲—— 如果貓聽到主人呼喚,它也許會干脆利落地短叫一聲——
如果貓生氣了,想要打架,它也許會粗聲地吼一聲——
如果主人正在給貓抓癢,它也許非常舒服地細叫一聲——
如果貓不想叫了,它就會——
師:真有意思,怪不得老舍爺爺這么喜歡貓了,貓也喜歡爺爺。同學們喜歡貓嗎?只要你們是真心對待貓,老師相信貓見了你們肯定也喜歡同學們,這真是“人愛貓,貓親人”啊!
五、作業(yè)超市
1、請同學們閱讀語文書上《貓》的拓展閱讀——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
2、老師希望大家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把自己心愛的小動物可愛的一面展示給讀者。
板書設計:貓
大 貓 ——古怪:老實、貪玩、盡職
貓
小 貓 ——可愛、淘氣、生機勃勃
四、教學反思:
《貓》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的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愛護動物的情趣,二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抓住事物主要特點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步驟:
一、游戲?qū),提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做動作猜常見動物的游戲,進而導入本課的學習。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盡快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
二、初讀——感知貓的特點
讀通讀懂課文是體會文章表達中心的基礎,因此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理清課文層次;最后復習中心句。
三、品讀——體會“古怪”和“可愛”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合作探究、自讀自悟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
四、悟情——人愛貓,貓親人
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擬人、比喻的手法能讓文章生動起來,字里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的愛護動物的情感。
五、作業(yè)超市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學是為用服務。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兩個作業(yè):一是讀語文書上的拓展閱讀《貓》,旨在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二是小練筆:介紹自己心愛小動物可愛的一面。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較濃的,課上通過品讀感悟重點語句,如“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等,貓的古怪與可愛確實讓學生深刻印象。但是,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因勢利導,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是我在備課中要多下功夫與探索的。
【《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貓》教學反思貓教學反思與總結10-21
貓的教學反思04-15
《貓》的教學反思04-19
《貓》教學反思09-25
貓教學反思09-28
《貓》教學反思09-26
[經(jīng)典]《貓》教學反思05-18
老舍《貓》教學反思02-24
(精)《貓》教學反思07-06